說起來,現在的潘家園,好東西雖然也有,比之前已經少了不少,需要花大力氣淘,而且價錢也不定便宜。
就像方昊,轉了好一會,才花了一萬五買了兩件小玩意兒,這個價錢只能說差強人意。
方昊走到一個只有四五件瓷器的攤位前,見一位顧客正跟攤主在那討價還價,談了一會,價錢沒有談攏,顧客把拿在手里的一只盤子放回了攤位上。
方昊見那盤子做工精湛,快步上前,就把盤子拿到了手中。
這是一件粉彩瓷,其造型小巧雋秀,胎釉細薄瑩潤,釉色柔和。盤心粉彩繪一株桃樹,枝頭載蟠桃八枚,錯落有致,質感逼真。盤內壁則繪紅彩蝙蝠,盤外壁再繪四只蝙蝠點綴,器底則落“大清嘉慶年制”六字篆書款。
在款識旁邊,還有紅色的數字,說明這只盤子有可能是哪位藏家或是館藏的藏品。
說起來,清朝經過康、雍、乾三世,到了嘉慶時期,經濟的慢慢衰退,也反應在各種文化產品上,而其中在瓷器上的表現也是十分明顯。
景德鎮御窯廠已無專司其事的督陶官,而改由地方官兼管,瓷器的制作基本上處于墨守成規的狀態,只燒制小成本瓷器,許多成本高的瓷器不再燒造。所以無論從瓷器的質量還是藝術水準來看,嘉慶瓷器都遠不如乾隆時期。
正所謂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雖然當時瓷器燒制有所退步,但還是有一些官窯器,因其作為宮中生活、陳設用瓷,所以制作也是非常嚴格的,其中不乏一些精美之作。
總體來說,也算是嘉慶時期粉彩瓷的精品之作,雖說比起乾隆時期的粉彩瓷,要差上一截,也算不錯了。
另外,方昊還發現,旁邊還有一只相同圖案和大小的瓷盤,只是這只瓷盤已經碎成幾片,不知是不是主人,用比較粗糙的手法,粘貼了起來。
“老板,你這只盤子是?”方昊用手指了指。
攤主長長一嘆:“被我女兒給摔的。”
方昊也覺得挺可惜,只是事已至此,沒什么好說的:“老板,麻煩你給個價吧。”
攤主揮了揮手,一臉肉疼:“你要的話,給我八萬你拿走。”
方昊覺得這個價錢太高了,如果是成對的瓷器,確實有可能賣出16萬的價格,但成對的古玩都是一加一大于二,現在是單只了,肯定還要低一些:“老板,你這個價錢太貴了,以它現在的保存狀態,我認為六萬的價格才比較合適。”
“不可能!”攤主連連搖頭:“不瞞你說,這對粉彩瓷盤是我09年,花了20萬在秋拍上拍下來的,你開出的價錢連三分之一都沒有。”
方昊回憶了09年的拍賣價格,不太相信攤主的說辭:“我如果沒記錯,09年類似的瓷器,成對賣十萬都已經算是高價了吧?”
攤主很意外,方昊居然還知道09年的價格,他遲疑了片刻,說:“我當初確實沖動了一些,但你說的價格我實在無法接受。”
“老板,這個也沒辦法呀,以這只瓷盤的表現,你現在只能為自己的沖動買單。”
買家可以接受成本轉嫁,但不可能太過離譜,方昊肯定不可能幫攤主吃虧:“你給個實價吧。”
攤主當然想著虧的越少越好,但他也知道不可能太離譜,思來想去,說道:“那咱們各退一步,七萬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