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人點了點頭:“當然可以。”
“首先我想知道,您這幅畫確實沒有被換掉吧?”方昊意味深長地問道。
旁邊的唐鳴山和胡覺聽了這句話,全都精神一振,聽方昊的意思,這幅畫難道有問題?那也畫得太逼真了吧!
但如果是偽作,它的款識和鈐印又是怎么回事,難道是“移山頭”嗎?但這幅畫看起來像是老裱,也沒有“移山頭”的痕跡啊!
當然,他們都相信方昊的判斷,也相信方昊不可能為了一己之私,故意指真為假。
中年人的反應就激烈的多了:“你什么意思,說我這幅畫是假的嗎?”
方昊語氣盡量平和:“曹先生,不要激動。”
“嘭!”中年人一拍桌子:“這是我家傳了上百年的畫,你這么不負責,隨隨便便就說有問題!我告訴你,今天不給個說法,沒完!”
方昊說道:“我能理解你的心情,但我也要為我的錢包負責,你說是不是這個道理?再說了,誰跟你說,古人就不會做假了?”
“呃……”中年人愣了愣,語氣頓時弱了下來:“總不能你隨便說說就斷定它是假的吧?”
“這是自然,我只說我的意見,至于相信與否,全由你自己決定。”
方昊接著說道:“事實上,文徵明作品的真偽問題比較復雜,其臨仿、偽造、代筆等情況均有。
在文徵明生活的那個年代,書畫造假其實很普遍,王世貞《州山人四部稿》‘文先生傳’中有記載:‘以故先生書畫遍海內外,往往真不能當贗十二,而環吳之里居者,潤澤于先生手凡四十年。’
這句話的意思是,文徵明聲譽超過他的老師沈周,所以他成為作偽者們熱捧的仿造對象,延綿近40年。據王世貞保守估計,當時市場上文徵明的作品有八成是偽作。
其代筆作品亦不少,據文獻記載,繪畫代筆人有子文嘉、弟子錢、朱朗、居節,還有一些專做他假畫的人,請他題款,他也會答應……”
據記載,文徵明的性格確實是極好的,據說,有一個金陵人,住在蘇城,知道朱朗善于仿文徵明的畫作,就派自己身邊的小童給朱朗送禮,想讓他畫一幅文徵明風格的畫。
結果,小童把禮物和書信一起錯送到文徵明府上。文徵明知其來意,笑著接受了禮物,并開玩笑說:“我給你一幅真衡山的畫,告訴你家主人,權且當作假朱朗的畫吧。”
想索代筆,最終卻索到了真跡,也是一件美談了。
因此,像文徵明這樣的情況,得到一幅款識和鈐印都是他親筆所寫的偽作,并不是一件不可思議之事。
聽了方昊的一番講解,唐鳴山和胡覺恍然大悟,而中年人則看起來有些慌亂:“你說這幅畫有問題,總得指出具體問題在哪吧?”
“這是應該的,一般而言,文徵明的真跡于工細中寓清剛,稚拙中具功力,平中有奇,力中有行,筆墨韻味十足,而這幅畫工而板、秀而弱,過分板滯、尖峭、細弱、平庸,具體而言……”
方昊一番侃侃而談,指出了問題所在:“不管怎么說,這些都是我的個人見解,或許有不對的地方,您可以拿到別的地方去請專家鑒定,等確定了真偽,如果您還想出售,咱們再談價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