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和您又沒什么關系。”
唐鳴山說道:“人生在世,總有各種各樣的不如意,咱們只要能夠堅守本心,不做違反道德的事情,也就問心無愧了。”
方昊贊同這番話,說到底,孔彥只是接受了邀請,過來鑒定書畫的真偽,他沒有胡說八道,也沒有做不利于方昊的事情,方昊不可能會怪罪他。
打個比方,年康適請方昊去幫一位朋友鑒定,方昊去了,但年康適的那位朋友和孔益有仇怨,難道孔益就要因此怪他嗎?
這事就這么翻篇了,大家繼續喝茶閑聊。
孔彥對文徵明的畫非常感興趣,想問方昊能不能把畫轉讓給他。
方昊現階段提升系統等級也排在第一序列,這幅畫肯定會轉讓出去,只是因為牽扯到案子,暫時不能出手,方昊便告訴孔彥,等過段時間塵埃落定了,再把畫讓給孔彥。
孔彥是研究明代書畫的權威專家,方昊正好趁著這個機會,向他請教一番,還是那句話,哪怕有系統給予的鑒定知識,如果不與時俱進,將來還是會被淘汰。
孔彥開始侃侃而談:“其實一直以來,人們學習書畫鑒定,很容易忽略時代背景,就像我們在研究明朝書畫藝術價值的時候,一定要考慮社會背景對書畫藝術的反作用。
舉個例子,假如沒有‘永樂盛世’和‘仁宣之治’戴進就不會有機會從一個匠人轉變成一個職業畫家,因畫做官,最后開宗立派。
可以說,得益于明朝的社會背景,長時間的政治穩定,經濟繁榮,畫家才可以安心地畫自己想畫的東西。這些對其他很多朝代來說,可都是奢望。所以,我們在研究一個時期的畫壇,或者是畫家時,一定要把研究時代背景放在首位。”
孔彥一番講述,把他在研究書畫鑒定,最主要的一些心得,都合盤托出。雖然只是寥寥幾段話,效果卻非同一般,就像手把手教打地基,接下來,只要照著做,就能打好堅實的地基,說不定剛才就能成為萬丈高樓。
孔彥這番話,對唐鳴山和胡覺的作用非常明顯,對方昊也有一定的價值,他們都不約而同,向孔彥恭敬地道了謝:“多謝孔老指點。”
“我年紀也大了,學的這些東西總要傳下去,也算是為書畫研究做些小小的貢獻。而且,交流才能促進進步嘛。”孔彥笑著擺了擺手,隨即端起茶杯,呷了一口茶。
“您老真是高風亮節。”方昊笑著夸贊。
既然孔彥都不吝分享自己的經驗,作為地主的方昊,也不能落下,歸納整理了一些腦海中的知識,和大家交流。
不同于唐鳴山和胡覺,已經有些免疫方昊驚人的表現,孔彥聽了方昊發表的見解,多少有些震驚,沒想到年紀輕輕的方昊,居然在書畫一道,有著如此深的見解。對方昊刮目相看。
中午,方昊請孔彥吃飯,期間也一直在交流著書畫方面的經驗,雖說有些方面,方昊的理解還不深刻,但那是跟孔彥這樣的權威相比,在方昊這個年紀,孔彥認為在他認識的年輕一輩中,沒有人能夠比得過方昊。
吃過午飯,孔彥就告辭回去了,他不禁想到最近方昊在京城古玩圈子中名聲鵲起,內心也不由感慨,盛名之下無虛士。
返回了古玩店,唐鳴山嚷嚷著讓胡覺把剛才錄下的對話傳給他。
之前胡覺意識到方昊跟孔彥的討論十分難得,就主動開口能否錄音,方昊和孔彥都同意了。
從這個細節就能看出,胡覺的學習欲望要比唐鳴山強烈的多,而且相比之外,方昊也確實更看中胡覺,他雖然寡言,但無論是做事還是學識等方面,確實要比唐鳴山更加出色。
只不過,無論是胡覺還是唐鳴山,都不太可能長期待在他這里,總有一天,會回到西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