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說話間,方昊的注意力放到了古墨上,只見墨呈圓形,形似瓦當,圓邊隆起,浮雕三只螭龍,墨面一面浮雕海水龍紋,另面陽文篆書“玄龍煥”墨名。紋飾布局繁密,高浮雕龍紋身姿矯健,足見墨模雕刻工藝高超。
從漆皮的渾厚程度,以及表面似瓷器的開片而言,這確實是老墨無疑,但之前方昊到手一塊汪中山制墨,兩者相比,要差上不少,方昊懷疑蘇齊虎的這塊老墨,到不了明代。
他仔細觀察,果然發現了一處破綻。
方昊把古墨放回盒子里:“有件事,我說了你可別急。”
蘇齊虎聽了這話,心里咯噔了一下:“你可別告訴我,這塊墨不對啊!”
“這塊墨確實有問題,我認為它應該是清代仿明墨。”
方昊介紹說:“清代墨家仿制明代墨,這種情況并不少見,一般有三種情況,一類墨上有仿家自己的名款,也有被仿名家的名款,墨家制造這種墨的目的,不是圖利騙人,而是在于自我標榜,并在造墨技術上爭長論短,這樣的仿制品仍有它的藝術欣賞價值。
又一類是清代墨家仿明代墨,不署制墨家的名款,只標明代年款。如‘永樂元年’、‘宣德年制’等字樣。這類仿品以‘國寶’大牛舌墨居多,其墨料與墨模亦都很精美。
還有一類是把原來精品的原名款挖去,再用墨蠟真平,然后刻上自己的名章和年款,略施金色加以打磨,這是一種作偽,不是仿制,鑒者稍有疏忽,極易誤作真品,必須認真周詳地加以鑒別。
而你這方墨,我認為是第二種情況。我之所以這么判斷,主要是因為這個‘玄’字。”
方昊指著墨上的“玄龍煥”中的“玄”字,向蘇齊虎解釋說:
“清代因康熙皇帝名玄燁,為避諱‘玄’改寫為‘元’,或缺筆的‘玄’。因此明清兩代凡有‘玄’字的墨如不是仿造品,當是康熙以前的作品;如‘玄’寫為‘元’或缺筆的‘玄’,當是康熙以后的作品。而且,明代的‘玄’字墨到了康熙以后,均挖去‘玄’字或將墨毀壞。”
當時因為需要避諱,所有字都要變化,比如中藥材中有名的玄參,改“玄”為“元”,“元參”之名便由此而得。玄明粉也因避諱康熙皇帝之諱,被改為“元明粉”,等等。
蘇齊虎聽了方昊這段解釋,心里還想掙扎一下:“這方墨會不會是遺漏下來的?”
方昊解釋說:“你說的當然有可能,但塊墨肯定不是,我為什么會這么判斷,看‘玄’字上的這一點就知道,它其實是后來補上的,哪怕經過作舊,仔細看還是很明顯。”
蘇齊虎湊上前仔細觀察,發現果然如方昊說的那樣。
方昊接著說:“這也是我為什么判斷,這是第二種清仿明的原因,當時的制作者,并沒有主觀意識作偽,所以玄字因為忌諱,就少了筆畫,后來有人得到了這塊墨,為了賣高價,就把上面的一點給補上了。”
蘇齊虎看著玄字上后來補的那一點,嘴角都抽動了一下,心情十分郁悶,接著他又想到了手串的問題,眉頭皺了起來:“你覺得,周叔寶會不會知道這一點,故意沒有跟我說?”
方昊說:“你說的有可能,但也不一定,我之所以發現問題,是因為我手里有明代的老墨,有了對比。他有可能水平不夠,或者馬虎了一些,看到確實是古墨,沒有注意玄字的問題,這也是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