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的手術費需要五百多塊,蘇崢準備給大哥送過去六百,剩下的錢他打算用來制作廣告需要的海報和小畫冊,以及前往滬市的開銷。
蘇崢記得很清楚,無論是外資品牌,還是尚在積累實力的衛生巾大王,滬市都是他們的發家之地。
經濟條件優越的地方才有足夠的購買力,改革開放的前沿城市,更容易接受新生事物。
……
辦理完所有手續,蘇崢跟造紙十一廠再無任何關系。
朝著自行車棚走去,邊走邊想接下來要做的事情。
造紙十一廠之前主要負責生產生活用紙,女性用紙也有生產,零售價才一毛七分錢一包。
現在生產的衛生巾一包就要賣七毛錢,而且只有十六片裝,這種價格對于還在溫飽線掙扎的普通百姓來講,太貴了!
價格是由成本決定的,現在國內還沒有配套的材料供應商,生產衛生巾的材料都需要進口,這也是價格貴的主要原因。
不過,蘇崢并不擔心。
重生前他干了十幾年的銷售,雖然跟衛生巾沒有關系,但萬變不離其宗,銷售的核心理論是一樣的。
蘇崢現在的拿貨價只有五毛,在這個按分花錢的年代,每包兩毛錢的差價絕對擁有無往不利的優勢競爭力。
想到這里,蘇崢不禁笑出了聲,腦子里再次浮現一條記憶。
閩省那個被人稱作‘中國衛生巾大王’的男人可是在84年就著手生產衛生巾了,只不過受大環境和個人因素影響,銷售情況也不好。
如果自己沒記錯的話,他會在明年孤注一擲推出國產衛生巾第一條電視廣告,就是這條廣告真正開啟了衛生巾的龐大銷售市場,一舉奠定了他‘衛生巾大王’的名號。
蘇崢不知道衛生巾大王是不是受O.B衛生巾廣告的啟發,但他依舊不擔心。
他很清楚,衛生巾大王的零售價比十一廠的產品還要貴兩毛錢,也就是九毛錢一包。
為什么零售價格比十一廠高?
因為生產衛生巾的原材料需要進口,而他是私營企業。沒有外匯配額的他根本拼不過國營廠,所以他的生產成本要比國營廠高。
距離衛生巾大王投放電視廣告還有一年多的時間,蘇崢有信心在一年之內讓自己擁有足夠的資本,去跟別人打擂臺。
說句不好聽的,如果蘇崢不講道義,他甚至可以挖十一廠的墻角,用比十一廠零售價還要低的價格把衛生巾賣出去。
但這樣做的后果只有一個,得罪十一廠!以后再也拿不到廉價的產品,衛生巾這條財路徹底斷絕。
活了幾十年,蘇崢不敢說透徹了人生,最基本的為人處世他還是能做到的。
雖說自己跟十一廠已經沒了直接關系,但保持良好的合作關系還是有必要的。最起碼在自己翅膀不夠硬之前,必須要維護好這層關系。
改革開放初期,私營企業剛剛起步正處于夾縫求存的狀態,計劃經濟體制還沒改變,物資才是最重要的!
騎上自行車從十一廠出來,蘇崢立刻前往下一個目標——京城印刷廠。
“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
“團結起來,振興中華。”
“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
一路穿街走巷,隨處可見墻體上印刷著紅色宣傳標語。年代特色十足的廣播聲不時傳入耳朵,此時的京城雖然不如后世那樣繁華壯觀,卻也少了后世的浮躁和勢利。
過往的行人穿著樸素,甚至有些破舊,但每個人的精神狀態都很飽滿,見到人都會禮貌微笑,讓人倍感親切。不會像后世那樣,沒有利益關系的人見面都是冰冷一張臉,沒有絲毫人情味。
在印刷廠門口被保衛人員攔下,蘇崢身上尚未褪去的工裝在這一刻起到了作用,“同志,我是造紙十一廠的工人,今天過來有業務要談。”
造紙廠跟印刷廠業務來往很多,保衛人員仔細看了一眼蘇崢胸口繡著的小字,這才放松警惕,主動伸手指著某個方向:“銷售科在辦公樓一樓最左側,別亂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