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英敏在心里默默計算貨款,光是一百臺14寸彩色電視機的價值就接近十萬塊錢,其他三種機型加在一起差不多也有三四萬塊錢,這可比自己跟廠長說的數額差了很多。
雖然覺得有些為難,但還是咬著牙點頭:“行,就按蘇老板說的發。”
看周英敏答應的爽快,蘇崢心情更加愉悅,當即點頭說道:“周廠長盡快把合同搞好,簽完合同就可以直接發貨了。哦,對了,剛才說的數量平均分成兩批,別分發到京城和滬市,沒問題吧?”
“沒問題,明天上午我帶著合同過來。”
說好之后周英敏直接告辭。
“蘭姐,你過來一下。”
于秀蘭是電器商場新招聘的售貨員,三十出頭的年紀已是兩個孩子的母親,身材中等干活勤快,店內擺出來的電器被她擦拭的一塵不染,嘴也挺會說。
蘇崢用廢紙裹出三顆紙團擺在桌子上,伸手指著紙團對于秀蘭說道:“比方說這三個紙團都是14寸的電視機,左邊這個是進口彩色電視機,中間的是國產彩色電視機,右邊這個是國產黑白電視機。”
于秀蘭緊緊盯著桌子上的紙團,腦子快速轉動按照蘇崢的說法把他們想象成電視機。
“進口彩色電視機價格最貴,且不包質量。國產彩色電視機比進口電視機便宜一些,而且提供三包服務,國產黑白電視機更便宜,同樣提供三包服務。”蘇崢快速說完之后笑著問道:“蘭姐,如果你是想買電視機的顧客,你會選擇哪一個?”
于秀蘭張口問道:“不考慮錢多錢少嗎?”
“就按咱們平時接待的顧客情況,有錢沒錢的都算上。”
“要是有錢的話,我肯定買中間這個,價格中等還是彩色電視機。要是錢不夠的話,我就買右邊這個。”
蘇崢不置可否地點頭,又拿出兩張廢紙團成團別分擺在左右兩側,然后把代表國產黑白電視機和進口彩色電視機的紙團拿走。“現在這三臺都是國產彩色電視機,分別是14寸、18寸、20寸的機型,你怎么選?”
于秀蘭這次似乎陷入了猶豫,過了好一會兒才伸手指向中間的紙團:“我選中間的,錢不夠的話就多存一點再買。”
這樣的回答讓蘇崢頻頻點頭,于秀蘭的回答驗證了他的想法,雖然于秀蘭一個人代表不了所有人的想法。但她作為售貨員,肯定會不自覺地拔高眼界,相對來講她給出的答案還是具備一定事實依據的。
事實證明,無論是什么年代,大部分消費者的選擇心理是不變的,特別是對國人來講。蘇崢剛才的舉動在后世同樣是最為常見的銷售引導手段,說白了就是用產品差異化暗示顧客進行選擇。
給產品賦予不同的質量和價格,然后通過銷售話術進行引導,絕大多數消費者都會選擇中等等級的產品。
這個選擇心理很簡單,那就是買不起最好的,我也不能買一個最差的,差不多就行。
對,就是差不多。這三個字很多人都習慣性的掛在嘴上,亦或者是在生活中使用。
當然,這只是大多數人的選擇,特別有錢的和經濟困難的人群自然不在其中。
“記住我剛才說的這些話,等幾天國產電視機上架后就按我說的方法去做。不要刻意勸說顧客選擇,只需要把產品不同的地方說出來就行,讓顧客自己做決定。”
于秀蘭趕緊點頭,不由多看了一眼桌子上的紙團,加緊回憶蘇崢剛才說過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