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買得起衛生巾的客戶都拿到免費的了,而且足夠使用一個月,不等下個月還能怎么辦?可楊東來的話堵死了張建設的退路,要是真的這么說,等待自己的絕對是更嚴厲的訓斥。
“最好的地盤交給你,你就是這樣做工作的?”
張建設的沉默沒能打消楊東來的怒火,“蘇崢在滬市一個月能賣十幾萬包衛生巾,再看看你,你去滬市多長時間了?銷量非但沒有恢復,反而下降了很多,現在一個月連五萬包都賣不出去,你要是不行就早點滾回來,別占著茅坑不拉屎。”
掛斷電話,楊東來依舊難平心中怨念,連續抽了幾支煙才慢慢平穩住情緒。按滅煙頭,楊東來快步來到郝廠長辦公室。
“早該想到的。”
郝廠長聽完楊東來的講述,悠悠回了一句,“蘇崢打開滬市的市場就是因為棉紡廠把衛生巾當做福利發放,上過報的事情都不放在心上,現在被人卡了脖子就別抱怨。”
楊東來也知道這事兒怪不得別人,要怪只能怪十一廠沒有提前做好準備。
“東來,我說句不好聽的話,滬市和鵬城暫且丟在一旁不管,其他市場的銷量也在逐步下降,其中原因你應該知道的。”
郝廠長面無表情地看著楊東來,“再這樣下去,很有可能恢復到以前的境況,銷售工作一直都是你負責的,你打算怎么辦?”
楊東來張了張嘴,卻說不出話。
第一個大范圍打廣告的是O.B,當時帶來的影響和轟動確實不小,沒過多久廣告產生的效果就變得微乎其微,O.B在市場上的覆蓋率也開始下滑。
這讓楊東來一度認為廣告只能短時間帶來效果,可萬萬沒想到舒樂衛生巾的銷量非但沒有下降,反而搶占了更多城市的銷量份額。
同樣的廣告,差距怎么就這么大呢?
直到后來偶然一次聽到身邊的人聊起《八仙過海》,楊東來終于明白為什么差距這么大了。
O.B是在報紙上打廣告,雖然他們在很多城市的報刊都投放了廣告,可報紙畢竟是有時效性的,每天都有新報紙出現,誰會刻意記得舊報紙上寫的什么?
但舒樂衛生巾不一樣,它是在《八仙過海》電視機中插播的,只要有人聊起《八仙過海》就能想起電視就播放一半跳出來的衛生巾廣告,無論是不滿咒罵還是津津樂道,舒樂這個品牌時不時就會被人提起,以至于舒樂這個品牌知名度越來越高。
可現在,說什么都晚了。
“廠長,我覺得咱們必須增加人手,在更多的城市開辟銷售渠道,只要咱們的銷售渠道增加,銷量肯定會跟著增加的。”
銷售的不利讓楊東來少了幾分底氣,跟郝廠長說話時也刻意保持了謙遜態度。
“增加人手?”
郝廠長聞言一笑,“增加人手就意味著增加成本,你看看銷售科現在的情況,一個銷售人員出差一趟的費用跟他們創造的利潤比起來有什么差距?老客戶的銷量都在降低,新客戶能帶來多大的銷量?”
“如果不想辦法解決根源問題,只會鈍刀割肉慢慢拖垮廠子,你仔細想想是不是這個道理。”
提議被否定,楊東來卻不敢表現出不滿,沉默之后又是提議道:“要不咱們也打廣告?”
郝廠長不說話了,過兒了好一會兒無奈嘆道:“只能這樣試試看了。”
……
顏丙濤給蘇崢提供了幾個服裝廠的聯系電話,蘇崢一一打過去請教,大致弄清楚了各類機器設備的價格,也找到了合適的生產廠家。
得知蘇崢需要訂購的設備數量,對方直接邀請蘇崢去廠里當面談,報銷路途產生的一切費用。
蘇崢也沒遲疑,當天就乘坐汽車趕往廠家所在的城市。
跟預想的一樣,生產設備才是投資的大頭所在,特別是參觀過生產廠家之后,蘇崢更覺得自己貧窮。
滬市那個只能算是小作坊的倉庫擁有十幾臺縫紉機,而且都是家用縫紉機,裁剪熨燙基本上都是靠人工完成,生產效率一直不算高。想要打造一個真正意義的服裝廠,機器設備必然是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