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經理,運輸公司交給你負責,我是放心的。”陳志高微微前傾身子,臉上全是真誠,“所有有些事情我不想,也不能對你隱瞞。”
范定邦收齊笑容,認真看著陳志高:“陳總盡管直說。”
“運輸公司是我跟一個朋友合作開的,他沒有見過你,難免會有些擔心……”
范定邦了然點頭,等待陳志高說出關鍵點。
“前天我跟他通電話時,他問我一個問題,仔細想想,也算是給范經理的提問。”陳志高呵呵一笑,“他想問問范經理打算如何經營運輸公司,直白一點講吧,運輸公司交到范經理手中,你準備往哪個方向發展,有沒有計劃和目標?”
考驗?還是試探?
范定邦直視陳志高的眼睛,無論是考驗還是試探,自己都必須展露出一些東西,這關乎自己的前途。
簡單思考之后快速回道:“陳總,改革開放之前,運輸一直都屬于國家經營,而且都是有計劃性的工作,這一點你是知道的。”
陳志高配合點頭,國營運輸公司不一定能創造多少利潤,但它存在的意義遠非一般國營企業能比的。
“改革開放后,民營企業開始冒頭,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了國營企業的發展,說嚴重點,民營企業是對國營企業造成了沖擊。我個人覺得,國營企業改革就有這種因素存在。”
范定邦語速不快,語氣鏗鏘有力,態度極為堅定:“國企改革的重心是改變經營思路,既是打破陳舊思想,也是順應大潮流發展趨勢。在這種大環境下,我認為運輸公司必須秉承主動適應的原則,積極尋找適合自己的發展方向。”
“什么是適合自己的方向呢?”陳志高主動問了一句。
范定邦似乎早有想法,想都沒想直接說道:“國營運輸公司的主要業務對象是國營企業和機關單位,大多數時候都是有計劃性的出車,無論是業務量還是利潤空間都是有限的。”
“這也是國營運輸公司走下坡路的主要原因,因為大部分國企都在走下坡路。所以,我認為民營運輸公司的服務方向應該對準民營企業。”
陳志高不置可否地點頭,“有沒有具體想法?”
范定邦猶豫了一下,緩緩搖頭:“陳總,我今天剛來報道,公司情況還沒有了解清楚。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我不能信口開河。”
范定邦的態度讓陳志高暗暗滿意,想想蘇崢說的那些話,換上笑容看著范定邦:“范經理,你說的這個發展方向與公司另外一位股東的想法不謀而合。”
范定邦微微一怔,而后露出笑容,領導必須是高瞻遠矚的,這點道理他懂。
看他這幅表現,陳志高又是主動問道:“范經理,你想不想聽聽另外一位股東對公司經營的想法?”
范定邦臉上笑容一滯,心里暗暗嘀咕,難道那位不出面的股東真有好的想法?如果是這樣的話,為什么還要找自己過來?
是不方便?還是說有其他目的?
感覺到壓力,范定邦換上前所未有的認真,“洗耳恭聽。”
“另外一個股東說,民營企業必將是未來經濟發展的中堅力量,對口服務是運輸公司必須堅持的經營原則。”
陳志高一邊回憶一邊說道:“但對口不代表包攬。”
對口不代表包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