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電器商場不單單負責京城區域的電器零售業務,還有京城下屬縣區和北河省的電器銷售業務。
田志國在京城時,董學武一直負責跟北河省的電器經銷商溝通聯絡,接替田志國的位置后,跟經銷商聯絡起來更是稱心得手。
之前總共訂購了一萬臺電視機和一萬臺電冰箱,乍一看確實不少,可若是跟銷售區域對比,夠不夠用都難說。
北河省和江省所有地市,加上京城和滬市兩個重點城市所轄的下屬縣區,如果現在就加大放貨量,提前訂購的這些便宜電器用不了多久就得消耗一空。
“他們是打算自己囤起來,還是銷售量增加了,能夠全部銷售出去?”
董學武立刻回道:“零售量確實在增加,但還沒有好到貨發回去就能快速賣完的地步,我覺得他們是想趁機囤貨。”
“這不就得了!”蘇崢輕笑一聲,“咱們花那么大代價好不容易才囤了這么一點貨,能讓他們從咱們身上薅羊毛?!你告訴那幫經銷商,想加大要貨量可以,按照現在的價格提前匯款。如果他們愿意,你就跟趙山河打電話,讓他想辦法多給咱們出貨。”
“行,我知道了。”
……
“七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通過關于設立瓊省的決定及建立瓊省經濟特區的決議……”
四月十三日,又一重大消息公布,從隸屬粵省的一個不起眼行政區一躍升級為最年輕的省份,并且直接成為全國最大的省級經濟特區,也是唯一的省級經濟特區。
震驚世人的同時吸引無數眼球看向南方那座相對貧瘠的海島!
地廣人稀,基礎薄弱,經濟落后……
這是人們對瓊州的一貫認知,正因為如此很少有人特別關注瓊省的發展,瓊省最近一次出現在大眾視線內還是三年前,也就是1985年的汽車事件。
一個曾經的污點城市,悄無聲息就成了全國最大的經濟特區,這讓很多人為之瞠目,更多的是不理解,不看好。
偏居一隅,憑什么成為改革開放的試驗田?
蘇崢看到這條新聞時,拿報紙的手不由緊握,甚至有些顫抖。
“什么叫遍地黃金?瓊州剛開發時走路都能踢到錢,只要肯彎腰,就能賺到內地老百姓一輩子都賺不到的錢!”
“哪有那么多房子賣?你以為真是先蓋房子再賣?好多房子剛開始設計,甚至圖紙都沒弄明白呢,房子已經全部賣出去,并且幾經易手了!”
“吹噓出來的?那我跟你說一組數據,你自己想想是不是這么回事兒!
瓊州成為經濟特區之前,本地人口并不是很多。但成為特區之后,每天都有數十萬人涌入,這里面是有少數帶著資金過去撈大錢的老板,但大多數都是普通老百姓,響應號召過去支援瓊州建設的。
別管這些外來人口是什么身份,總要有個住的地方吧?有錢的老板可以住賓館,沒錢的老百姓怎么辦?
所以說嘛,那時候的瓊州,最迫在眉睫的就是解決住房問題。有錢有關系的大老板買地皮,有錢沒關系的老板只能從前者手里買漲價的地皮建房子。
有人是真心實意建房子賣錢,有人則是抱著投機心里,想要倒買倒賣。老實人累死累活賺不到多少錢,倒買倒賣就跟撿錢似的,如果你是老板,你會選擇哪個?我怎么知道的?嘿,我一發小兒的堂哥就在瓊州撈過錢……”
“……”
前世,關于瓊州撈金的說法,眾說紛紜人人不一。
可一旦提到瓊州房地產,即便是沒有親身經歷過的人都能說出幾朵花兒來,而且每一種說法都能讓你熱血澎湃,恨不得時間倒流回到哪個彎腰就能撿到錢的年代。
那時候蘇崢一開始只是聽眾,久而久之,再跟其他人湊到一起喝酒時,也能借用聽來的說法充當酒局博學者,享受目光的追逐。
可現在,自己是一名重生者!
酒局的臆想變成了現實,如果再抓不住機會,那就只能自扇耳光了!
連續深呼吸幾次,卻無法平復內心的波瀾,目光死死盯著經濟特區幾個字,腦子里只剩下三個字不停重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