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規矩就行!
后面的人紛紛露出笑容,看著前面的人群進入商場。
……
眼看著別人大包小包拎著東西回家,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搶購隊伍當中,就連那些期待國家出手平息搶購的人都忍不住了。
全國范圍內的搶購持續將近一個禮拜了,遲遲不見國家出手,在某些人看來,這就是放任不管,甚至不排除默許態度。
價格闖關開始了!無數人在心中默嘆。
越來越多的漲價言論流傳開來,老百姓的恐慌心理越來越重,搶購的物品也不再局限于食品類物資。
“北湖江城有人買了200公斤食鹽回家……”
“江省金陵一市民買了500盒火柴……”
“羊城一女士陸續扛回10箱洗衣粉……”
“……”
各種大小報紙刊登出來的‘瘋狂’例子讓人驚訝,仔細想想又覺得合情合理。
物價一天一個樣,與其看著錢變得不值錢了,還不如趁早把錢換成能用的東西回家。
在普通百姓參與搶購之時,商人們已開始了囤積居奇。
流行的囤積物品包括鋼材、水泥等基建物資和家用電器。很多人把存款從銀行提出來,走后門去購買若干彩電、冰箱,給每個子女先囤積一臺以備將來婚嫁用。
甚至有人把不到期的定期存款擠兌出來,用以搶購物資,以至于銀行儲備金急劇下滑。
近似病態的瘋狂行為快速蔓延,搶購的情況也跟著變得觸目驚心起來。
從草紙到電池,從服裝到鞋帽,從彩電到冰箱,見什么搶什么。
著了慌的人們恨不得將所有的紙幣都換成看得見、摸得著的物品,恨不得將幾代人所需要的東西都買齊。
各個地方接連不斷出現類似于報紙上報道的那種瘋狂案例!
為了搶奪物資,更是頻頻出現辱罵斗毆事件。
特別是零售商店,因為自身空間狹小,本就容納不了多少顧客,顧客又怕自己搶不到物資,擁擠打鬧層出不窮。
逼不得已,大部分零售商店只能關起門做生意,老板在屋內,顧客在門外。
顧客說明想要的東西,老板報出價格,雙方同意之后,拉開一道門縫一手交錢一手交貨。
相比起其他地方的混亂,愛家商場算是鶴立雞群的榜樣存在!
從電器商場開始,蘇崢就強制要求顧客排隊購物,幾年經營下來早已讓滬市百姓了解了他做生意的習慣。
再加上搶購之初愛家商場就快速調動保安維持秩序,現在反倒比某些零售商店門口的秩序都要好。
“小蘇雖然年輕,但做事情讓人放心。越是非常時期,越能看清本質,像小蘇這種讓人省心的商人,要在允許范圍內給予更多的鼓勵支持!”
這是滬市某領導得知愛家商場門口聚集大量百姓,卻沒有發聲惡性事件后給予蘇崢的肯定。
PS:兩章八千五百字,不比別人的四章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