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開始看到這幾件衣服的時候洪濤還曾猜過,覺得它們保不齊比皮膚衣厲害,最少也得防彈,說不定張開雙臂一跳,滑翔個幾公里也不應該感到奇怪。可是注入完基礎記憶模板之后,立馬就失去了試穿的興趣。
它們除了炫酷之外啥實際功能也沒有,就是普普通通的風衣。炫酷是啥意思?很簡單,衣服的面料里有一層特殊材質,可以根據溫度、情緒、環境之類的條件顯露出不同的花紋,越高級的衣服顯露的種類越多越復雜,僅此而已。
另外,這種叫做禮服的服裝還有區分階級的功效,普通民眾只能穿類似皮膚衣但沒有皮膚衣高級的保護服,有一定社會地位的人才能穿著風衣彰顯身份。具體誰能穿、誰不能穿,不用別人告訴,基礎記憶模板中就有內置,每個人都知道自己該穿什么。
從這一點上講,新伊甸世界的階級固化很嚴重,已經到了大規模給百姓洗腦的程度,讓人在十歲之后就只能認同自己的階級屬性,并且是發自內心的認同。
這時還得念努埃爾的好,別看他不是啥大科學家,也沒太多家產,但克隆飛行員的身份就注定了不是普通階級。
奇怪的是自己做為雇員,居然也能享受這種待遇,問題肯定出在統合部給的新身份證明上。此雇員顯然不是普通雇員,至于差在哪兒洪濤還沒來得及問,現在問也不太合適,留著以后逐漸熟悉了之后再說吧。
新飛船并不在城市里,甚至不在這顆行星上,而是在空間站里。想一想也對,努埃爾不是說了,適合外太空飛行的艦船是不能進入行星大氣層的,所以還得坐著穿梭機回到空間站,駕駛著舊飛船經過四個星門跑去共濟會的空間站里接收。
四個星門啊,就是四個星域,互相之間隔著至少得幾光年。但有了這些星門,不能說瞬間就到,也是眨巴幾下眼的功夫,感覺就和地球上買車去附近四兒子店一樣方便。
兄弟共濟會的總部設立在靠近新羅馬聯邦的暗涌之城星域內,倒不用跑那么遠,估計這點小事兒也不用去總部辦。努埃爾帶洪濤來的這座空間站很大,在星圖上卻叫做共濟會V-2空間站。如果按照字母順序排列的話,前面指不定還有多少座呢。
從這一點上也能看出新伊甸人的生活狀態,這上千億人口分布在5000多個星系里,不光不覺得擁擠,還顯得很孤獨。真正保持傳統生活在行星上的人口數量不足十分之三,大部分都是各國權貴和富人。
還有百分之五六十左右也生活在行星上,但他們的生活狀態比較慘,或者不是生活,而是活著。除了每天要在行星上開發各種資源礦物之外,一輩子也沒機會逃出這顆星球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艾瑪帝國的奴隸就是這種狀態,另外兩個國家里也有很多工人從事這種工作,和奴隸相比,唯一的不同就是待遇好點,本質上差不多。
剩下不到百分之二十的人口才是社會發展的主力,他們全部生活在空間站里。有些人在行星上有家庭,有些人干脆就是幾代人飄在太空中,根本沒機會到地面看看。
那這二百億人口在空間站里干嘛呢?可干的活兒太多了,采礦、冶煉、飛船制造是最需要人手的行業。這里的采礦和冶煉不是指在行星地面上的礦山和冶煉廠,而是由專業采礦飛船到小行星帶里開采高價值礦石,再拉到專門的空間站里熔煉提純。
為啥非要在空間站里熔煉提純呢,原因很簡單,這些原料大部分都用于空間站、飛船的制造,送回大氣層里加工再運上來成本太高。
飛船制造也是同理,太空飛船很難進入大氣層,如果在地面建造,咋弄出來就是個大問題,索性在空間站里制造,完工之后馬上就能用,省去了很多運輸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