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洪濤一共拖回來三艘隕石級驅逐艦的殼體,為的就是它的兼容性。做為戰艦隕石級有多用途,退役之后換個身份,做為民用船只應該也是不錯的選擇。
最讓洪濤看中的就是它的武器安裝基座,一共六個,數量都快趕上專業采礦駁船了。有了這些現成的基座就能安裝經過改裝的激光采礦器或者氣云采集器,讓采集能力遠超普通中型采礦船,和采礦駁船這種大型專業采礦船有一拼。
至于說防御能力中庸、速度中庸、信號半徑偏大的缺點,到了這時反倒不是問題了。采礦船嘛,要那么高防御也沒用,速度慢點就慢點了。一出門就是好幾天甚至好幾個月,誰還在乎快幾個小時慢幾個小時。信號半徑偏大也沒關系,反正天生就沒有還手的能力,容易不容易被敵人鎖定毫無區別。
但也不是沒有缺點,最要命的就是貨艙。做為一艘戰艦它的貨艙已經算大了,但做為采礦船這幾百立方米真不夠用,尤其是在裝備了六臺采礦器之后,有點像一個人長了六只手,抓東西快可衣服兜太小,最終還是帶不走太多。
對于這個缺陷洪濤覺得能克服,只要不單獨出去采礦,在礦隊里這種采礦船會非常占便宜。何喜洲不是說過,采礦隊通常都有貨艦給大家充當倉庫,最終的收益不在于誰往自己飛船貨艙里裝的多,而是看誰采的多。
簡單點形容,這種被洪濤命名為松鼠級的改裝采礦船天生就是為礦隊服務的,要是想單打獨斗請看下一款倉鼠級!
可憐這些新伊甸世界的礦工,連老鼠到底是什么玩意都不知道,就一頭掉進了耗子窩。倉鼠級的出身沒有松鼠級那么顯貴,它的殼體是艘民用小型貨運飛船,刺龍級。
這是一種生活在聯邦境內的動物,新伊甸人喜歡把很多動物稱為龍,卻和地球時代的龍毫不相干,倒是有點像大型蜥蜴。
比如說刺龍,它的外形有點像野豬,但身上沒有毛發全是鱗甲,背部長了三排骨刺。別看長得兇猛,它是個素食主義者,以藻類植物為食,血液里含有對人類身體有害的毒素,無法食用。
刺龍級貨運飛船誕生的歷史不長,只有六十多年,最初是為運送空間站補給品設計的,體量沒有工業艦和貨艦那么大,裝載量自然也不是一個級別的,勝在小巧靈活,不做長途大宗貨物運輸,只在幾個星系之內跑來跑去確實更經濟。
設計者是這么打算的,可現實完全不是一回事兒,消費者并不買賬。他們覺得這種不大不小的飛船最沒用,靈活性比不上護衛艦,裝載量又和工業艦沒法比,完全是雞肋。
奇怪的是都成雞肋了,這種飛船卻頑強的活了下來,一直建造了四十多年才停產。原因特別有意思,刺龍級的生存居然和走私犯、海盜密不可分。
在高安星系里,新伊甸人更喜歡使用大型貨艦和工業艦運送貨物,但這種飛船體積太大且笨重,躍遷啟動時間長達20秒以上,又沒有武裝,但凡脫離統合部的保護星系就是塊飛行的肉塊,誰想咬一口都成。
而刺龍級在這方面就強多了,雖然它不能裝載大宗貨物,可走私犯、海盜們也不會采礦石賣,他們運送的東西往往是體積小、質量輕、價值高的,比如神經增效劑。
體積小,躍遷啟動速度相對快,還能使用隱秘行動裝置,又能攜帶小三千立方米貨物,當做走私飛船再合適不過。
當洪濤在破爛堆里見到這艘刺龍級時,又賦予了它一個新身份,采礦駁船!
假如能加強它的能量核心輸出功率,再把飛船主腦的帶寬擴大些,加裝兩座外掛設備基座,就是一艘具備四臺激光采礦器的采礦船。再把本來也不算小的貨艙改成有初級礦石處理能力的礦石艙,不就是采礦駁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