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直成精了,居然會和自己耍心眼,洪濤決定返回冬眠者蟲洞之后,這臺飛船主腦就不能用了,萬一哪天它想明白了,自己就得品嘗一下啥叫薄情。
時隔半年,再次在信標的引導下鉆進那個五彩斑斕的旋渦,里面的情景恍如昨日。未來號的殘骸依舊,被自己拆除尾部時弄出來的劃痕還是那么新。
娜塔莉亞也保持著百分百的理性,即便第一時間就認出了自己,但想進入她控制的空間建筑依舊得經過一整套繁瑣的認證程序,不為別的,就是怕那種致命疾病的擴散。可她明知道沉睡者們都死了,就算有疾病自己能傳染給誰呢?
面對這樣的主腦洪濤又覺得太無趣,別說一年,待半個月都會郁悶。但一想起親大爺的碎嘴子和自甘墮落,洪濤寧可悶死也不想被一臺主腦害死,拆吧,別猶豫!
但這個過程不能由自己動手,萬一親大爺再假裝哭幾聲,自己真狠不下心。按照慣例這種不露臉遭記恨的活兒該由小弟或者手下去干,正好,娜塔莉亞沒有感情因素,你來吧,主腦拆主腦,相煎何太急!
洪濤則去了無人機空間工廠,把鼴鼠號的藍圖輸入了主腦。用自己的“設計”搭配冬眠者材料和制造工藝,弄出一艘混血飛船來。娜塔莉亞依舊沒轍,只能放行。
新的鼴鼠號周身矗立著七八組加強天線,看上去很像新伊甸人的中型探索飛船。但誰這樣認為誰就要吃大虧,那些天線確實是天線,但不是用來接收空間信號用的,而是增強無人機數據鏈距離的。
有了它們,電子無人機的作戰范圍能增加到一百五十公里,科研無人機也能在七十公里外和母船主腦進行有效數據溝通。
新伊甸人的大多數探索飛船都沒有武器系統,至少從外觀上看不出來。內藏方式太占用船體內部空間,頂多裝備極少量小型武器,除了對付穿梭機和逃生艙也沒啥用,基本沒人會這么干。
鼴鼠號從外面看也沒裝備武器,其實內部也沒藏著啥冬眠者的黑科技,它的作戰方式已經突破了傳統,既新穎又笨拙,帶著濃濃的地球風格。
拆!這就是洪濤為鼴鼠號設計的進攻模式。四架由科研機器人改裝的無人機,平時可以維修、拆解、組裝中小型飛船,打起來則是四個拆遷工,撲到目標艦體上進行近距離拆解。
什么材質的裝甲也扛不住它們的變頻激光槍和冬眠者合金機械手,這一點已經在未來號上驗證過了。只要打開暴力模式不追求零件的完整度,那拆解速度堪稱眼花繚亂,不到十分鐘就能把厚厚的特制飛船外殼拆出來個大洞!
可是怎么才能讓對方老老實實的等好幾分鐘呢?剩下四架電子無人機就是答案。
米奇和卡婭的飛船就是被它們干擾的既不能跑又不能打,別說幾分鐘時間,理論上能讓所有不具備反干擾設備的飛船癱瘓。勉強可以行動,但沒有了主電容器供電,僅靠能源核心的實時電力供應,動力會嚴重不足。
不過這只是設計性能,實際效果還得經過實戰測試。畢竟飛船越大主腦就越強悍,尤其是戰艦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抗電子干擾能力。
為啥要設計這么麻煩的武器系統呢?冬眠者無人機上的聚焦調制激光發射器就很厲害了,能量衰減比帝國同類武器小很多,一架小型發射器就相當于帝國的大中型威力。
試問把它裝在小型飛船上,不用多,兩臺就夠巡洋艦喝一壺的了,驅逐艦根本不夠看,就算碰上戰列艦也能咬下一塊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