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發現這樣的企業很難吧?而從您過往經歷來看,似乎您總能找到這些企業,而且找的比其他風投機構都快,早早地就進去占位了,是有什么獨門訣竅么?”
蕭杰笑笑,“沒什么訣竅,就是好奇罷了。”
“好奇?”女記者和攝像師都有些疑惑,同樣疑惑的還有門縫后面的任天行。
“是的,做我們這行,接觸到的大多都是初創公司,而這些初創公司有一個特點,就是業務模式非常新,不少還尚未被主流社會認知或者接受,所以我們沒什么現成資料可以參考,只能是出于好奇心自己搞研究,就像小時候我路過一個沒人去過的山洞,總好奇地想進去看看一樣。”
“說蛋好奇,我們攝像師也跟拍了您小半年。”女記者說著轉頭看了一眼攝像師,隨即轉回來笑道,“我們發現您行程特別滿,全國甚至全世界到處飛,參加各種創業大會,投資人大會以及新產品展會等等,所以我們也很好奇,您是如何協調自己的日常工作與研究時間的呢?”
女記者這個問題可算問出了任天行心里所想。
他任天行自己做一份共享充電寶相關的研究報告都要兩個星期,加班加點地分析數據,連跑市場的功夫都沒有,蕭杰這個大忙人是如何對他所投資的各行各業了如指掌的呢?
“我沒法平衡。”蕭杰此時一句話讓充滿期待的任天行滿臉黑線……什么?沒法平衡?那蕭大神你怎么締造的投資奇跡,一投一個準?難道就是你運氣好?
“我們每個人精力都是有限的。”蕭杰說到這里微微嘆了口氣,“即便我每天只睡4個小時,不吃不喝一天上限也就20小時用來學習,但這對于我們這行來說遠遠不夠,更何況讀的書越多,我就越發現自己的知識盲點遍地都是,就算我蕭杰讀一輩子書,也不可能掃清自身所有的知識盲點,所以我從不認為投資是個人的事情,連續投出成功的企業,也不是誰一己之力可以做到的。過去出的一些成績是因為我們金權有一批非常聰明又非常好學的人,大家態度勤奮,學習速度也很快。”
“這就是你們只招超一流名校畢業生的原因嗎?”女記者笑問。
“其他學校我們也招,不過少一些,主要就是常青藤和清北復交中,因為這些人學習能力不僅強,而且快,快對我們而言很重要。”
“那肯定,好的企業晚進去一周,估值一個億說不定都變三個億了。”女記者為了讓氣氛輕松一些,主動開起了玩笑。
蕭杰倒也沒否認,還很配合,“您說得對,所以我們得快。”
“但如果每個項目都要快,天天爭分奪秒,這樣的生活您不覺得累嗎?您有想休息的時候嗎?”
“當然有,不過我其實挺喜歡這樣的工作節奏,整個團隊一起學習,一起研究,一起爭吵,一起決策,很有意思。”
“一起爭吵?”女記者以為自己聽錯了。
“對,會吵架很關鍵。”蕭杰強調,“我還有同事曾經在投委會上摔過幾次杯子和鼠標,但大家都能理解,他也一路升職加薪,金權其實需要這樣激烈的思想碰撞,因為干風投,就注定了生存得靠決策,而好的決策往往都是在爭執中誕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