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琴琴這句話惹得眾人笑中帶淚,就是這句話,沈儷看到老劉哭了。
婚禮結束后,老劉就把舊房子賣掉給沈儷買了新房子,這一次是150平的私四房,還是頂層,房主的名字依舊只寫著沈儷。
一切都是那么有安全感,無論是老劉給的房子,他的工資卡,就連他的人都完完全全給了沈儷,他就是別人眼中的模范丈夫和爸爸,而無論從經濟上還是從感情上看,老劉也都是一個好老公。
只是,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在一個條件的基礎上建立的,這個條件便是:永遠不領證。
沈儷搞不懂老劉的邏輯,他愛一個女人,他也愿意并且真正做到了成為這個女人的丈夫和孩子的爸爸,但他就是不愿意在法律上與這個女人成為夫妻。
“我爸媽,結婚結了一輩子,但是我看不到他們愛對方。”這是老劉的解釋。
老劉告訴沈儷,他認為婚姻的的確確就是愛情的墳墓,有了那張紙,好像我愛你就再單純是我愛你,而是一種責任,一種義務,任何美好的事物只要變成了義務和責任,都會慢慢變味。
“我現在一切都是你的,房子是你的,工資卡在你手上,人也在你身邊,你還擔心什么呢?你知道結婚證這種東西什么時候才會用到么?就是離婚的時候。”老劉說。
沈儷想反駁,但她的理由卻顯得那么蒼白無力。
……
“沈儷姐,我有個問題。”關莎打斷了沈儷的敘述,“老劉后來怎么會完全不出差的?原來他出差不就是為了方便兩頭跑么?如果突然間完全在你身邊,那馬鈺那邊不是一下子就會察覺么?”
“妹妹的事情是真的餓。
老劉終究沒答應沈儷去見父母,為這件事兩人賭氣,老劉走了,所謂走,就是出差去外地的項目上基本不回家。
最后沈儷妥協了,因為孩子需要爸爸,因為她發現她沒有工作。
老劉回來后沈儷覺得自己跟是跟對方住,又不是跟對方的父母住,見不見面還有什么關系呢?
但是沈儷要求的是結婚。
老劉明確說了他不結婚,他這一生不會跟任何一個女人結婚。
他說房子寫的是你的名字,結婚了很多女人還要跟男人一起還房貸,你不用。說這老劉給了沈儷一張卡,這是我的工資卡,獎金工資都走這張卡,護照,身份證,駕照,全部給你,生活上我就是你的丈夫,并且這三年我不接外地的項目了,在券商可以選本地項目跟進。
于是老劉說到做到,就真的在沈儷身邊待了三年,周末有空就帶孩子出去。
沈儷故事對關莎的影響——尤其是婚姻觀和愛情的影響。
回想起關莎自己的母親和自己父親關鴻偉的婚姻,從而重新思考她跟蕭杰。
因為沈儷說她仍舊相信愛情。
然后關莎就要繼續創業,由于她的課程出臺,讓馬友又借了她一百萬搞公眾號宣傳,一家十萬,也就只能投十家。
關莎這次只準成功不準失敗,已經是做自己擅長的事情了,而且朋友也用了,杜晶她實在是太珍惜了,萬一失敗,實在是失去不起,其他馬友,估計就不是朋友了,這次如果失敗了,在蕭杰面前就是個徹頭徹尾的失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