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為什么會沒有額度呢?
蕭杰為此還特意查了銀行間隔夜拆借利率,利率其實就是金錢的價格,拆借的利率越低,說明錢越是不值錢,錢不值錢的原因只有一個,就是錢太多了。
所以銀行間隔夜拆借利率如果大幅下行,說明銀行其實有的是錢,只是貸款給房貸的額度沒了。
這很明顯不是銀行愿意的,因為這么多人需要買房或者炒房,銀行貸款給這些人銀行才能賺錢,至少比貸款給制造業賺錢來得快,所以限額肯定是金融當局的窗口指導,是央行和銀保監會共同整治的結果,目的就是遏制一些城市房價的過快上漲。
對于蕭杰而言,一個好的生意,應該是這門生意在一個地方做火了,就能通過資本的力量進行大面積復制,而不是在一個地方做火了,資本還來不及復制,就被政策澆一頭冷水。
從國家過往十年調控來看,哪里火,哪里就被澆冷水,直到最后熄滅為止,人為操縱的空間越來越小。
故未來的樓市還有最后一個發動機,就是人口的持續流入。
如果在大家眼里房子還是房子,不是具備投資屬性的金融產品,那么這種人口流入所造成的房價上漲是溫和的,也能維持比較長的一段時間,可目前的形勢是沒有人把房子看成只是一個房子,而是一種可以追漲殺跌的股票。
當某個城市人口開始出現凈流入,吸納了從超一線城市溢出的人口,這個城市就會快速成為熱點,成為網紅城市,成為炒房客的目標,于是這個城市因人口凈流入所帶來的房價上漲會在很短的時間內被拉到頂峰。
比如某個城市現在房價平均值100萬,由于某一年出現了人口凈流入增速上漲,就會吸引全國各地的炒房客,畢竟現在買個還能升值的房子真的不容易,于是原本這個城市因為人口凈流入,房價均價可以在第五年漲到110萬,結果很可能在半年到一年的時間內均價就被炒到了110萬,那么等待后面接盤的人是什么呢?
要么是市場沒交易,房價趴著不動,一趴就是好幾年;
要么就是房價持續性下跌,總之要跌到一個合理的估值,一個滿足于供需平衡的估值。
而那些人口凈流出城市的房子毫無疑問會面臨流動性危機,也就是當我們想把房子掛到網上賣的時候,就算降價個20%至30%,都會發現一個看房的人都沒有,沒有人買,于是我們也就干脆不賣了,房子還是那個房子,但持有人賬面上的資產只不過是虛假的繁榮。
其實不僅是三四線城市,有些準二線城市和二線城市已經開始有這種跡象了。
蕭杰本身學的就是經濟學,他很清楚流動性危機只要發生,從來不會慢慢到來,而是一瞬間爆發的,不會給人任何的準備時間,也就是突然有一天人們發現,上周還有人問的房子,下周就賣不掉了,并且在未來也非常難賣掉,或許一輩子都賣不掉。
當然,這些都只是蕭杰基于自身的經驗對房地產市場的一種判斷。
一套房子每個月的利息、貸款、資金成本所必須花費的金額都是固定的,甚至在浮動利率下還有可能上漲,再加上未來非常有可能推出的房產稅,蕭杰認為無論從哪個角度看,投資房產的回報率遠遠低于投資資本市場,這種在過去讓一切不懂投資的老百姓都能賺錢的盈利模式在未來將不復存在。
當然,房價大面積下跌百姓肯定是承受不了的,這也是為何關莎根本不愿意去相信,不僅是關莎,她周圍的人,包括蕭杰周圍的大多數人都是不相信的。
只不過房產拉動的GDP模式在未來明顯已經不適用于國情了。
就跟修高鐵一樣,剛開始修的時候帶來的經濟增長是正數,但隨著交通樞紐的不斷完善,不斷增強,越到后面,每投入一塊錢所帶來的邊際效益都是遞減的。
房地產本就是個超級泡沫,如果繼續再往上吹,當泡沫最終破裂的時候老百姓只會更加不能接受,社會只會更加動蕩。
所以在蕭杰看來,未來房價的普跌幾乎是確定的,只不過有些地方跌得快,有些地方可能還能堅挺一段時間甚至還往上漲,但只要時間的維度足夠長,房價就免不了普跌,因為只要國家繼續繁榮,人口就免不了負增長,最后大概就跟很多發達國家一樣,房價在十幾年的時間下跌了百分之幾十,自住可以,當成投資絕對是一個非常確定的失敗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