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音有事情做,林彥就放心了。
互聯網上壞人多,畢竟就算是數字生命,也有學壞的概率不是。
雖說他也不知道拾音不做違法亂紀的事情,會做什么賺錢。
但是,自食其力就夠了。
林彥露出了老父親一樣的微笑。
手機屏幕里拾音的虛擬形象拉開一扇門消失了。
林彥雖說之前已經決定明天再寫論文,但是現在睡也睡不著,看書又不是很想看,順便就把論文寫了吧。
林彥的雙手落在手機屏幕上,宛若暴雨落在青石板上一樣秘籍。
胸有成竹的后果就是文字被流暢的輸出出來。
哪怕有些單單是輸入法難以完成的公式和圖表,他也能用極快的速度完成處理。
涉及多個光學細分領域,及人體工學的論文,《關于微型激光平行顯示系統基本原理的思考》就這樣寫完了。
“恭喜您,完成大學生科技暢想系列任務。
“第四任務:攥寫論文。
“獲得獎勵:生物電磁波機械控制技術基本原理”
林彥還未來得及查看任務獎勵的具體內容,他就收到了新的任務提示。
“恭喜您,接到大學生科技暢想系列任務。
“第四任務:增強影響。
“請讓以下論文通過期刊審核:
“《關于腦波供能基本原理的思考》0/1
“《關于微型激光平行顯示系統基本原理的思考》0/1
“任務獎勵:AR增強眼鏡開發模板。”
增加影響么……
林彥雖然這兩天才開始探索與論文相關的路線,但是他也隱約記得論文的影響力,好像是用什么影響因子來衡量。
所謂的影響因子,簡單來說就是一本期刊文章的平均被引用的次數。
被引用的越多,就說明你這個期刊影響力越大,刊載的文章引領著當下的科學研究進步的浪潮。
那自己這兩篇論文投稿哪里比較好呢?
林彥首先把目光投在國內的期刊上。
國內也是有期刊系統的。
像是他所在的這個大學,就有自家的官方期刊,每一期上也會刊載許多論文。
林彥如今畢竟也是精通了大致二十個學科的“高級人才”了,他在知網上找了幾篇自己學校期刊的文章。
稍微看了一下,卻大為搖頭。
上面的文章只能用乏味來形容。
絕大多數內容,都是以綜述為主。
什么叫做綜述呢?
就是把別人說過的話,用投稿人的話再組織一次講出來。
這類文章或許能夠通過整理過去的成就,用全新的視角解讀,提出一條新的路。
可是,若大部分都是這些內容,就只能認為這期刊的主要作用,就是給廣大的學生和教師完成論文發布的任務。
幫助他們完成畢業論文的發布,或者是評職稱。
這樣等級的論文,哪怕是在上面**文的人差不多也都處于看都不看的范圍。
如果發在這樣的期刊上,估計半點影響力沒有。
那發在哪比較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