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彥加著教授的微信。
一旁的左道頗為羨慕。
他知道林彥的未來已經是一片坦途。
如果他有志從事于科研,單憑本科生就能在《科學》正刊發表論文的經歷,就能夠越過漫長而沒有希望,還機器內卷的科研狗,工具人時代。
很大概率能獲得堪稱學閥級大佬的垂青,成為大犇麾下的小牪,管理一般的普通牛,還能使用一群科研狗。
如果他能繼續再在《科學》上發表幾篇論文。
杰青的稱號肯定能拿到,熬一熬資歷,長江學者也不是不可能。
若是還能有一些成果,維持現有水平的輸出,科學院院士的席位,也能有他一個。
簡單來說,就是只要他愿意,成為院士,成為全國極少數踏在科研領域頂峰的未來可期,且概率極大。
若是他選擇創業,他的AR增強現實眼鏡,毫無疑問是一個劃時代的產品。
比當年美國的土屋博士拿出第一代蘋果手機的劃時代更加劃時代。
左道初步保守的暢想了一下,最少也得有五個蘋果吧。
畢竟,智能手機這玩意,蘋果能造,其它廠商也能造。
AR增強現實眼鏡呢?
至少在剛剛發布的幾年之內,就算是林彥將所有的理論論文,全部都發表。
林彥只要將所有關鍵技術乃至不關鍵的技術,都注冊成專利,不對外授權。
就算是像是美國這樣的老牌牛氓國家,指責林彥壟斷,在美國及美國的盟友國家禁售林彥的眼鏡。
他們制造的眼鏡,想要達到林彥產品的高度,也需要很長很長的時間,至少要幾年。
許多人以為,技術是可以用文字準確描繪的,但實際上并不是。
有許多技術和手藝,不僅僅是研發困難,還會失傳。
無論是小小的一個老舊的錘鐵鍋的技藝,還是最最先進戰斗機上那些用量極少的手工零件。
掌握技術的人去世了,全新的一批人哪怕擁有全部的圖紙,也會經歷過一次又一次失敗,耗費大量的成本才能重新掌握。
這不是危言聳聽。
就算是林彥把全部的制造流程,都擺在別人面前,別人都不一定制作的出來。
就像是中國的手機代工產業,雖然看起來也不是很高端。
但是放在印度,哪怕所有流程都一樣,工人看起來也差不多,在印度也很可能無法正常運行。
從無法正常運行,過度到能夠正常運行,也需要一個極其漫長而痛苦的磨合過程。
那在這幾年事實壟斷的時間里,林彥的企業又會膨脹到什么程度呢?
成為世界首富?
那只不過是一個小目標而已。
如果林彥真的選擇了這條路線,左道覺得他很有可能在全球消費者心目中被封為神。
行走在地上的神。
畢竟,就連任天堂這樣一個制作電子游戲的民間小廠,全公司不過才兩千來人,就有很多玩游戲的玩家,認為任天堂的永遠的神。
如果,林彥能夠以一己之力開啟全新一次的科技革命,那他會比任天堂或者是美國土屋博士強多少呢?
那大概就是土地神和玉皇大帝的差別了吧。
左道想到這里,忽然笑了。
他覺得如果他把現在的想法和別人說,別人一定會以為他的腦子出了大問題,需要扔進精神病院進行觀察和治療。
林彥自始至終的理想倒是一直很明確,成為一名科學家,改變這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