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咳咳,水~”
余紅梅聽到聲音忙轉頭去看,卻是小兒子吃的太急,被噎住了。
小兒子雖然也有媳婦,可是畢竟年紀沒到,再加上三兒媳婦剛剛懷了孕,家里還有個小孩需要照顧,所以并沒有過來。
余紅梅迅速的倒了一碗溫水,遞給噎的臉頰泛紅的小兒子。
一大碗水下肚,張小壯終于不翻白眼了。
大壯二壯與三壯看弟弟緩過氣來,不覺都有些好笑,黑粗的臉龐上洋溢著爽朗的笑意。看到哥哥們笑,小壯也不惱,只一只手摸著后腦勺,也跟著嘿嘿的笑。
大兒媳婦孫氏與二兒媳李氏飽經風霜的臉上也不由的露出了難得的笑意。
這兩個媳婦是余紅梅他們躲避戰亂時用兩碗稻子換來的,應該說四個媳婦都是戰亂時換來的。她們的父母不像余紅梅那么厲害,戰火紛飛的年代還能靠著一身武藝養活一大家子。
余紅梅遇到她們時,她們早已經餓的出氣多進氣少,眼皮都睜不開了,她們中有的父母是真心心疼孩子的,為了孩子能活命,不得不出此下策。有的則是為了保住家里的其它人口,總之最后這四個女娃最終都進了自己家門。
當時年紀最大的孫氏都已經十八歲了,最小的丫丫不過六歲,而現在,她們進門都已經八個年頭了。
早在三年前,余紅梅的身子就已經不行了,好在他們已經在張劉村落下了腳,日子也安定了下來,不然這家里的人口還真不能這么齊全。
兒子兒媳被余紅梅保護的很好,在那個艱難的年代里,別的人家好歹只能喝兩頓稀的能照見人影的粥,而在他們家,即使勞動力不如別人的小兒媳婦丫丫,每頓都能分到半個饃饃。因此,即使現在的余紅梅不能做活,甚至還需要人照顧,家里的兒子兒媳沒有一個嫌棄的,家里的每個人都很敬重她。
余紅梅能感覺到他們的敬重與孝順都是發自內心的。這樣滿心滿眼都是她的家人,讓她怎么能不心軟?
饃饃與溫水都吃完了,初春的天氣還是很舒服的,盡管身體很累,可是沒有一個人有怨言,甚至看著面前光裸的黃土地,他們的眼睛都在發光。
孫氏與李氏幫忙把東西收拾好,也不管余紅梅愿不愿意,一邊一個小心的攙扶著她,慢慢的往家的方向走去。
一路上碰到好幾波送飯的婦人,多數都是懷孕,挺著大肚子的,像余紅梅這樣的老人卻沒有幾個。
其實也不難理解,所謂的亂世,不管最后活下來多少,終歸都是身體相對強壯的青年人,老人,永遠都是被拋棄的那一個。
遠遠的,一座座茅草圍成的小院映入眼簾,古樸而又安寧,仿佛是天地間最美的水墨畫兒。
走的近了,可以看到低矮的木柵欄里綠油油的,剛剛冒尖的小青苗。
綠油油,水汪汪的,長相甚是喜人,單是看著就很養眼。
村子的中心位置,幾座還有點新的泥胚小院很是惹眼,在一眾由茅草堆砌的房子中間,異常醒目,頗有些“鶴立雞群”的感覺。
余紅梅的家就是第二大的泥胚小院。
最大的那座,是村長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