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時初對于自己的教學很滿意。
每天晚上都會隨機上一個小課堂。
起初宋青山還會跟著,時間長了,宋青山就放棄了,他還是個孩子,幾歲而已,這種聽著就讓腦袋打結的東西他放棄了,不要聽了。
宋時初跟宋赟大眼瞪小眼:“青山不來了,你寂寞嗎?”
“有什么寂寞的,少一個拖累,你也可以進展快一些,繼續。”宋赟坐在小桌板上,拿著筆專注起來。
宋時初嘴角抽搐一下。
她這個兒子怎么回事,都不知道配合一下。
當老師容易嗎?
這節課對于宋時初來講有些難度,主要講述圓周率計算,雖然后世已經將圓周率記錄的非常精準了,甚至在計算的時候可以直接將數據代入進去,但是現在并不能按著公式使勁兒往里套往里填。
她得讓宋赟自己計算出圓周率,將數值記錄下來,才能開展新的課程。
現在不是后世,只要能把難題解答了,就是好學生,數學發展沒有那么超前,要知其然還得知其所以然。
宋赟課業結束,開始計算圓周率。
跟著宋時初學會阿拉伯數字以后,宋赟覺得計算數字似乎也沒有那么難,更便利的好處就是紙張的節約。
要知道念書認字的東西,從沒有便宜的。
宣紙珍貴,草紙也不便宜,其他的東西硯臺跟筆墨都價值不菲。
所以,在文具用品上就篩選出一批不適合念書的人。
宋時初瞧著宋赟用了紙張,微微搖頭,造紙術她是會的,看來靠山村得再弄一個廠子。
她所知道的造紙術是最簡單的草紙,其他細膩一些的,她是弄不出來的。畢竟,對于造紙這項后世四大發明之一,每個念過書的人都能想到大致的流程。
宋時初拿著筆,將造紙的技術寫了下來。
往村長家里走去。
需要人手這種事情,找村長是沒錯的,她已經習慣了有事兒往村長家里走。
敲開村長家大門,將來意說了一下。
村長臉上閃過為難,盯著宋時初輕輕嘆口氣:“丫頭,不是我不幫你,現在咱們村里有了水泥廠、制作祛疤膏的小廠子還有橡膠的小工坊,這些已經將大部分的勞動力給包含了,咱們農民,還是得種地的,現在人手差不多每家都安排上了,要不這樣,你把造紙廠安排在隔壁村。”
什么大王莊、小李莊距離靠山村都不遠,完全可以安排。
宋時初看向村長。
村長汗水啪嗒啪嗒往地上流淌,現在真的不能繼續安排了,不然村里的人都不去種地了。
不種地來年吃什么,拿什么交稅,來年什么光景也不知道,錢這個東西,放在手里的可以少一些,
土地還是農戶的根子。作為村長,他是想要讓村里的人富裕起來的,但是富裕起來不代表就可以把根子給扔下。
所以造紙是不行的。
廠子這些能夠快速帶來利益的,有幾個就夠了。
村長覺得人要不想被餓死,糧食儲存更重要。
宋時初挑眉,對于村長說的話有些贊同。
這個年代沒有袁爺爺,自然也沒有高產的糧食,全國各地都有餓死的人,確實得兼顧了。
萬一突然來一個災難,手里沒有糧食,就要慌亂了。
靠山村不能造紙,宋時初就往隔壁小王莊走去,小王莊的村長看見宋時初,雅靜瞇成一條縫:“宋娘子來我王莊是打算帶著我們一起發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