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就從自己身上拿出事先預備好的“圣旨”,遞給身旁的太監,說“把它念出來。”馬云騰可沒有大肆屠殺宦官。
“是,大將軍。”老太監接過遺囑,開始念了起來,“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朕已知自己時日不多,未防宮中之亂,特立下此遺詔。”停頓了下,潤了潤喉嚨,在眾官的怒視之下只能繼續道“朕往日在宮中只顧貪圖享樂,全然沒有關顧天下,在消亡之時,朕潘然覺醒,這才知道以前是多么昏庸,可笑眾位臣子多次勸導,朕卻一意孤行,所以為了補全朕的的遺憾,決定立皇子辯為太子,何將軍為太師,輔佐太子管理朝政。欽此”
“謝旨隆恩,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后面這句話聲音可不怎么洪亮皇上不都死了嗎還萬歲
馬云騰見場面控制住了,在合適的時機出聲道“三月后便是太子登基之日,眾官可有異議”
“一切交由太師決定。”文武百官可不是傻子,見事無轉機,也無利益可談,洛陽軍隊也被何進牢握在手。萬一誰反對,這屠夫吃了哪門子風,一刀下去,那可真是比竇娥還冤了。故此沒有反對,只有幾位漢室忠臣面露擔憂,不知想到了什么。
大殿旁的太監適時地喊道,有事啟奏無事退朝。“
“太師,如今天下烽火四起,百姓流離失所,更有甚者,易子為食,請太師打開國庫,救濟天下百姓于水火之中。”還真有不怕死的。
馬云騰心想終于有個出頭鳥了,可以來立他初為太師的威信,“大膽,國庫一事,理當啟稟圣上,你讓吾做此事,是記不得大漢朝的律法了,還是欲害汝乎”
那位大臣頓時汗流浹背,眼神不時的向袁家朝臣看去,馬云騰要是不知道什么意思那他真的可以死了。
“袁司徒何在”
“臣在。”
“袁司徒,為何這位“大人”一直在看向你袁家,難不成你袁家想取代我大漢朝不成”馬云騰走下大殿,指著剛才說話的官員,拔出劍來指向袁逢道。
袁逢袁司徒可不敢背這個罪名,當即便跪了下來,大喊道“臣冤枉啊”雖然他袁家的確這樣做了,但是只有宗族內少數人知道,難道何進知道
馬云騰的確不知道,他是胡謅的,所以下一刻,他就收回指向袁逢的劍,“明日再議,退朝。”然后馬云騰便給了滿朝文武大臣一個牛逼的背影。而且他對民生什么的可不懂問他還不如,撞墻算了,所以他果斷而巧妙地回避了這個問題。
那明天怎么辦呢當然是找他的智囊郭嘉郭奉孝,不然要他干嘛。有人不用是傻子,所以下朝之后馬云騰交待了些事情后,就急匆匆的找郭嘉去了。
但是當他找到郭嘉的住處時,他竟然在睡午覺,門外寫著將軍,請三顧茅廬,于是馬云騰笑了,笑著笑著就把那扇不知好歹的門給拆了。進去后第二道門,又寫了一句話將軍,不要說,不要說,我們是不會有結果的。
還沒等馬云騰發脾氣,郭嘉就出來了。“主公找我來,恐怕是為了治理洛陽一事吧”郭嘉依然我行我素,隨手就從身后拿出一把折扇輕搖著笑道。
一位杰出的青年男子,衣衫不昂貴也不便宜,手中始終拿著一壇15年的女兒紅,旁邊的嘴角邊始終有那么一絲放蕩不羈,眼里,看上去充滿了一堆渾濁,如此平庸如此奇特,竟然就是成為三國鬼才的郭嘉。
“沒錯。不過你怎么就知道我就是那個人呢”馬云騰明知故問地道,他們同知三國劇情,自然知道三國何進和洛陽令之子,兩者反常的時間如此巧合如此相同,還用明說嗎
郭嘉沒有回答,只是一副你是在侮辱我智商的表情的在那默默地看著馬云騰。最終馬云騰忍受不了,他尷尬地笑了笑,以用來解圍,“奉孝,可有良策”
“當然,我胸中便有一策。”郭嘉指著自己的胸口,然后靠在園中的假山,徐徐道。
“那就請奉孝直接說出此策的內容吧。”馬云騰也同郭嘉一樣,因為這樣更好溝通,那貨竟然直接躺下了。
然后郭嘉怨憤地看著他,指著自己的胸口,然后大喊“朽木不可雕也,孺子不可教也。”然后從胸口處拿出來兩個錦囊,扔到了馬云騰的面前。
待馬云騰彎腰拾起時,郭嘉已經回到府上喝酒賞月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