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嗣昌在宣讀完將令后,旋即布置了作戰任務以及各將之職司。
鄖陽撫治王鰲永駐守鄖陽,總兵陳洪范、副總兵周繼先鎮守漢水一線,若張獻忠出房縣,走鄖陽,那各部即前出至均州御敵,不可與之野戰,守住防線即可。
援剿總兵左良玉與副總兵張一龍合兵一處駐均州,若張獻忠出房縣走谷城突圍,那該部即奔谷城阻截,后路交給王鰲永即可,若張獻忠走保康,南漳一帶突圍,則可出奇兵突襲。
湖廣巡撫方孔詔駐荊門、副總兵羅安邦守當陽、副總兵楊世恩駐宜城、承天府守備錢中選居中策應,并為這三路軍馬保護糧道。
四川巡撫邵捷春會同鎮東將軍秦良玉守夔東,封堵入川門戶,若張獻忠走興山,則四川兵轉入夔門,以為關門打狗之計。
河南巡撫李仙鳳駐守鄧州,總督各處軍糧,并選拔精銳之兵,鎮守義陽三關以及魯山、槐樹關和羊皮灘等戰略要地。
新任陜西巡撫丁啟睿守商洛,隔斷鄖西進入山陽之路,東塞內鄉、盧氏通關陜之門;陜西總督鄭崇儉待張獻忠出房縣、竹山后即可督陜西援剿總兵賀人龍部揮師進剿。
京營總兵孫應元守襄陽、京營參將黃得功守光化、援剿副總兵孫一龍守樊城、京營參將周遇吉囤新野,宣大鎮援剿總兵猛如虎駐公安以為鞏固四方,策應援剿。
山東提督李興之守隨州和安陸,若張逆東竄,則移師夏口,阻截張獻忠入贛之路,若張獻忠入川,山東鎮可走水路直奔白帝城,會同左良玉、猛如虎、賀人龍共破其軍。
楊嗣昌此策仍是采用了四正六隅十面網的戰略,意圖將張獻忠和羅汝才封死在鄖陽山區,無論農民軍從哪個方向突圍都會受到層層阻截,最終被圍攏過來的官軍一舉剿滅。
楊嗣昌作戰計劃部署完畢后,笑瞇瞇地看向李興之問道:“蓬萊伯,本閣的部署可還有何疏漏之處?”
“閣老成竹在胸,若按此方略施為,破獻賊必矣!”
李興之贊不絕口,說實話楊嗣昌的戰略是沒有問題的,而且充分考慮到了各軍的戰斗力的問題,幾個援剿總兵都是前年平賊的主力悍將,而分守地方的大多數是地方鎮守部隊。
楊嗣昌明顯是指望湖廣的地方軍馬能遲滯起義軍的進兵速度,然后官軍可以從容圍剿。
但是楊嗣昌卻想差了,好的方略是要靠人執行的,崇禎十年,雖然是楊嗣昌提出的四正六隅十面網的戰略,但是具體實施該戰術的人是洪承疇和孫傳庭以及盧象升這三個狠人,而且充分利用了地利,才一舉擒獲了高迎祥。
而鄖陽山區,連綿數百里,李興之可不認為湖廣的地方部隊能擋住張獻忠的攻勢,只不過官軍敗陣,張獻忠突圍而出,自己才有機會渾水摸魚,所以沒口子夸贊起來。
“既然蓬萊伯說好,那此策定然是萬無一失了,諸位可還有異議嗎,若沒有便按此方略行事,不過出師之前,本閣還要明軍紀,正軍規……!”
李興之心中一動,果然不出自己所料,楊嗣昌開始殺雞儆猴了。
左良玉等人也是見怪不怪了,朝廷的督師都是一樣的尿性,紛紛拿眼看向楊嗣昌,想要知道到底是誰要倒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