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武道世界,武者劃分一到九品,一品最低,九品最高。
其中九品境界中,又分為上中下三階,每三品為一階。
下三品練內力,中三品練真氣,上三品則練炁。
一到三品境界,重點在于打通人體十二正經,積累內力,內外兼修。
四到六品,打通奇經八脈,人體所有細小經脈,內力化為真氣,通往全身各處細微之處,成就“無漏真身”。
不論下三品,還是中三品,不論內力還是真氣,其實都是一個打基礎的過程,或者說奠基的過程,目的就是為了炁。
大周武者認為,炁是產生和構成天地萬物的根本,也是起源,也是歸處。
人生天地間,因炁而來,因炁而滅,最后回歸天地,成為炁的一部分。
天地萬物,就是由各種不同的炁構成,真氣也是炁的一部分,也是最原始的炁,叫做元炁。
武者修煉,就是煉化元炁,使用元炁的過程。
這也是為何,無論何種功法,九陽神功也好,易筋經也罷,練到極致都是陰陽合流,剛柔并濟,中正平和,這就是元炁。
六品境界的巔峰就是練成精純至極的元炁,突破六品成就七品的關鍵,是將外界的炁與自身元炁結合,形成獨屬于自己的真炁。
天地既然由各種不同的炁構成,只要融入一種,就能獲得遠超自身的力量,這就是真炁,就是七品境界。
大周世界,煉化炁,練成真炁,都是各大宗門的秘法,不得真傳,誰也別想練成。
換句話說,六品境界之前,只是武道打基礎,直至七品才是登堂入室。
林立只要回到大周世界,找尋一門煉化真炁的秘法,就可突破七品境界。
所以對于突破,他并不像張三豐那樣的急切,更多是探索元炁的奧秘,為將來煉化真炁打基礎。
所以林立才會追求至陰和至陽之道。
張三豐與林立交手之后,也發現他的不同,試探性的問道:
“大師,你可是知道前路在哪!”
林立看著眼前這位勤勤懇懇的求道者,有些不忍。
他雖然知道前路在哪,卻無法告訴張三豐。
因為他并沒有煉化真炁的法門,自然也無從告知張三豐。
張三豐看出林立有難言之隱,隨即不再強求,反而豁達的說道:“大師,你再來接老道這招太極五錘。”
只見張三豐雙手如錘,以身為軸,處處成圓,揮舞而出,好像那李元霸手中八百斤重的擂鼓甕金錘。
古人形容力大無窮,總是用四象不過之勇,一象之力為一萬二千五百斤,四象不過之力則超過五萬斤。
張三豐的內家拳,配合六品巔峰真氣,運使用的太極五錘,何止四象之力。
就算寶樹和尚的龍象般若功修煉至第十三層,擁有十三龍十三象之力,恐怕也無法與之相比。
純比力量,林立也不敢與張三豐爭鋒,只能采取游斗之法,以玄陰劍指在三丈外發射至寒劍氣對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