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立向所有人拋下一個大難題!
北疆犯邊,倭寇擾海,親王內亂,三張王炸扔出來,太后和內閣全傻眼了!
三件事中,以北疆犯邊最為嚴重!
自大明開國朱元璋驅逐韃虜,將蒙古人趕到北方,成祖五征漠北,打的大蒙古四分五裂,再也無法威脅中原。
可惜一場土木堡之變,大明精銳盡失,中原與漠北攻守互易,從此大明面對北方鐵騎采取被動防守姿態。
這幾年,北方蒙古分裂,自身難保,所以才沒什么動靜。
沒想到正德帝這邊剛出事,蒙古王子伯顏就率領十萬鐵騎叩邊。
邊疆十大將軍聯名上書,希望朝廷拿個主意,是戰是和,是打是守,必須有皇帝的旨意,十大將軍才能心里有底。
只是這個旨由誰發,這可難倒所有人了!
正德如今還沒駕崩,可他畢竟還沒死,不管是內閣也好,太后也罷,都不能代替他下旨。
內閣和太后也不敢下這個旨,因為沒人擔得起這個責任。
土木堡之變才過去不足七十年,蒙古大軍的威勢還是很大的。
若是主戰,卻戰敗了,這個鍋誰背,誰就要遺臭萬年。
若是主和,兩宋的前車之鑒還在那,誰主和,誰就是大明的罪人。
李東陽和楊廷和都是一代名臣,珍惜自己的名聲,所以一直站在一邊不做聲。
禮部尚書毛澄不通軍事,也插不上話。
最后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太后。
張太后政治覺悟雖然不高,但是也不是笨蛋,知道這是一個燙手的山芋,誰接誰倒霉!
“神侯,你是什么想法?”
林立看了看周圍三位大臣,說道:“此乃軍政大事,也是內閣的職責,李閣老,你說呢?”
李東陽心里發苦,但還是要站出來,誰讓他是首輔呢?
“北蒙叩邊刻不容緩,朝廷應該下令十大將軍,依仗城池防守,朝廷調派附近大軍支援,不管如何,北蒙是大明心腹大患,不能等閑視之!”
楊廷和也說道:“倭寇騷擾沿海,也不能小看,我看朝廷還是應該派遣大軍鎮壓!”
李東陽繼續說道:“至于寧王造反一事,現在還是捕風捉影的事,畢竟他還沒徹底舉起反旗,朝廷下一道旨意,言辭警告即可!”
林立聽著兩位閣老侃侃而談,看似把事情都交代清楚,可實際上一件事都沒解決。
“支援邊疆,由誰統兵,糧草調集由誰負責?”林立看著李東陽問道。
“倭寇機動性強,在海上飄忽不定,大軍如何圍剿!”林立看向楊廷和再說道:
“大明兩線作戰,國庫是否能吃的消?”
兩位閣老沉默了,他們都是文臣,自然不懂軍事,更麻煩的是,朝廷精通軍事的其實不多!
土木堡之變,大明損失二十萬精銳將士,更重要的是,會打仗,能打仗的將士全掛了。
大明勛貴集團,那些會打仗的國公侯爺,死傷殆盡,留下來的都是無能之輩。
如今的朝廷,能打仗的一個沒有。
太后也看出來,光靠內閣這些文臣,恐怕沒辦法解決現在的局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