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城。
寧王三天前入駐九江城,同時也接到南昌失守的消息。
為了不影響軍心,寧王暫時封鎖了消息,并且將大軍駐扎在九江,開始準備戰船。
與林立和王守仁一樣,寧王也認為,最后的決戰將會在鄱陽湖,至于原因也很簡單。
寧王覺得義軍臨時招募,軍械都不齊,更不擅長水戰!
所以寧王手下謀士認為,水戰對己方有利,并且將戰場選在鄱陽湖。
一百多年前,朱元璋就在此打敗陳友諒,自此奠定大明基業。
至于林立和王守仁認為要打水戰,并且將戰場選在鄱陽湖,其實也很簡單。
因為他們認為,打陸戰未必能勝,反而打水戰,借助地利之便,還有獲勝的機會!
所以雙方很有默契的在準備水戰之船!
等雙方都準備好,已經是十天之后的事情,雙方戰船匯聚鄱陽湖,準備重燃一百多年前的大戰!
林立和王守仁站在戰船之上,看向對岸寧王的艦隊,心里明白,決戰就在此刻!
寧王的艦隊明顯比義軍多,并且更加精良,但是林立和王守仁卻一點不慌,反而很輕松。
因為寧王用鐵鏈,將所有戰艦都綁在一起,來了個鐵索連舟!
一百多年前,陳友諒也玩過這一手,結果被朱元璋一場大火,燒的丟盔棄甲。
一千多年前,三國赤壁之戰,曹操也玩過這種操作,結果火燒赤壁,曹魏再也無力南下!
按理說,有前車之鑒,寧王不會犯這種錯誤才對,可惜他沒辦法。
因為他手下將士,大多都是土匪,沒玩過水戰,結果一上船就暈船,還打什么仗。
沒辦法,寧王只能將所有戰艦都連起來,好處是不論風浪再大,戰艦也穩如泰山!
另一個好處是,戰艦聚攏在一起,好像一個軍事要塞,敵人也難以攻擊。
最起碼,武文定瞧見對面那個軍事要塞,就很頭疼,一直想著該如何攻破?
反而林立和王守仁很淡定,甚至連叫手下進攻都念頭都沒有!
雙方陳兵鄱陽湖三天,誰都沒有動手,最后還是寧王率先沉不住氣,派遣一隊先鋒艦隊,攻擊義軍方陣。
這是一次試探性的攻擊,所以寧王只派遣十艘戰艦,兩千兵力。
林立雖然藐視寧王的軍隊,但卻不會犯基本的錯誤,直接派出王守仁親自訓練的先鋒營。
這支不足萬人的軍隊,是王守仁親自訓練出來,林立從旁輔助,完全是按照現代特種部隊的規格訓練。
王守仁奔著精兵的要求訓練先鋒營,所以他們戰斗力極為強悍。
當先鋒營和寧王的試探部隊短兵相接,立刻就顯示出優勢來!
寧王手下多是土匪,戰斗力雖然強悍,但是沒有軍隊的組織性,紀律性。
他們的戰斗方式比較野蠻,通常就是大家一起沖過去,見人就砍。
先鋒營則不同,他們經過王守仁訓練,非常精通戰陣配合。
王守仁通過遠程遙控指揮,先鋒營變換一個又一個的軍陣,適應隨機應變的戰場,好像絞肉機一樣,將寧王那般土匪強盜,殺的片甲不留!
林立雖然武功絕世,可對于行軍打仗也沒經驗,但是他有一個優點,那就是對于自己不擅長的,絕不會蠻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