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么一搞,機器人的預訂再次飆升,達到了三百萬臺。
這種銷量,羨煞了同行,看著龍行公司賺錢流口水。三百萬臺,就算一臺機器人的純利潤只有一千元,純利潤也有三十億人民幣呀!
太可怕了。
這還僅僅是國內的市場,一旦國際版開售,那得多高的銷量呀!
據他們所知,現在外國也有很多消費者在期待。只是龍行公司的產能跟不上,暫時只對國內市場開放。
這也令很多中國消費者感到滿意。
以前,好東西向來都是國外先體驗,然后才進入中國市場。如今,剛好反過來了。外國人想要用,還得排隊等候。
這對一些國人來說,無疑是六月天吃冰鎮西瓜一樣舒爽,起碼心理上得到了極大的滿足。
……
此時,張向北接到一個電話,來自中國航天局的。
“訂做探月車的人工智能?”張向北大吃一驚。
對方竟然在探月車上植入人工智能,而且將這個關鍵任務交給他們公司來做。毫無疑問,他們公司的人工智能得到了相關部門的認可。
探月車本身也算是特殊的機器人,需要具備一定的智能,比如要自我分析月球表面的環境,如何行走,才不會掉進坑里等等。
“是的!這也算是我們初步的合作。”航天局的領導在電話里說道。
畢竟在這之前,楚檸就公開說過,以后要和中國航天合作,開發月球資源等。只是,后面這兩三個月都沒有了下文,很難聯系上楚檸。
本來,中國的航天工程很少私企能參與進來的,向來都是國家一手操辦。那么重要的事業,容不得出錯,私企生產的東西,他們有點不放心。
這次將人工智能植入交給私企去做,一方面是相信龍行公司的技術,另一方面則也是一種嘗試。
要知道,在國外,航天、各種戰斗機、航母等武器裝備,基本上都是交給企業去做,政府、軍方等都只負責采購。
人家這么做,似乎發展得也不錯,能促進民間企業的科技發展。
高端科技,民間的企業完全不參與的話,那么自己國家的企業就沒有競爭力,含金量低。正是有了這方面的考慮,航天局經過會議商討,決定把探月車的人工智能交給龍行公司做。
“我盡快聯絡我們老板,看總部那邊怎么說。”張向北不敢隨口應下來。
畢竟探月車的人工智能要求高一點,不是他們公司現在的這種,不然,人家也不會說訂做。
也能理解,畢竟探月車需要單獨面對月球上惡劣的自然環境,需要隨機應變的能力,普通的智能程序,自然是不適合的。
“好,希望能快點,我們這邊,再過兩個月左右,就要發射火箭。在那之前,必須將智能芯片植入探月車做測試。”
“沒問題!我們會優先做這件事。”
能和航天那么高端的工程合作,張向北覺得這是很難得的機會,很榮幸能參與進去,他會盡可能說服老板,打造一款更好的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