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星點頭,自然知道這一點:“你拿這些技術去民用化?這……”
他有點懵,航天航空也可以民用化的嗎?
楚檸搖頭,糾正道:“一些技術看似是航天航空領域的,但使用在民生上同樣是可以的。我要從中篩選,有用的就深入研究……”
一番解釋下來,王星才釋然。
只是落后的技術,那是沒問題。像前幾代的火箭發射技術,直接在大學的一些書籍上都能找到,算不上保密。
要知道,現在全人類都是一個整體,技術能泄露給誰?
“這樣吧!我每年向你們地下城贊助十萬噸糧食,作為回報,你們把一些自己研發的,而且不擔心透露出去的東西給我。這種合作方式,如何?”
聽到這話,王星當然同意啦!
用一些不違反規定的二手產品和過時的技術換糧食,怎么看他們也不虧。
他們地下城,一年根本吃不完十萬噸,估計還能省兩萬噸左右的余糧。
“嗯!可以。”
兩人的閑聊,基本上離不開航空方面的技術,甚至涉及到國際空間領航站,王星畢竟是三大設計師之一,知道的東西還是蠻多的。
比如空間站離心重力設計等。
楚檸也有印象,在影片當中,空間站的人好像都是有重力一般,并不是漂浮著的,那就是離心重力設計的效果吧?
在很多科幻電影里面,飛船、空間站等都呈現出環形,特別像是一個輪子,而人類就是生活在這個輪子里頭。這個空間站其實非常強大,因為它可以通過輪子的滾動進而產生向心力來抵抗重力,即便沒有經過特殊訓練的人都可以借助它到達外太空。
說白了就是利用太空的離心機來代替重力。人類需要適應旋轉的感覺,如果人類想要達到舒適的承受重力,那么環形空間站的旋轉速度必須保持在每分鐘1.5-2轉。
現實中,我們的宇宙空間站不管是國際的還是中國的,都呈現出T型。
有人可能會問,既然車輪型的空間站可以擺脫向心力的束縛,為何就不制造成這樣的呢?
空間站可以簡化人類在外太空所要做的事情,而且擁有重力,很多事情做起來如同在地球上操作,這同樣也方便宇航員建設工作的進行。
然而,事實上制造一個空間站并非想象中簡單。空間站可是位于外太空的一個產物,環境條件完全就不一樣了。
第一,成本太高。國際空間站的建造都需要幾十個國家共同合作,在幾十年里完成,而環形空間站的設計和建造材料的開銷都要比國際空間站高。第二,運輸不方便。環形空間站不方便運輸,在太空真空環境下難以制造。
“呵呵!這也不算什么絕密技術,你想要具體的參數,我可以讓人給你整理一份。”王星笑道。
其實,這種技術設計,在網絡上也能找到,可參數等都是不全的。
如果楚檸感興趣,王星不介意給他一份完整的。
逛了一圈下來,楚檸感覺收獲巨大。而王星,也得到了他們想要的,皆大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