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神州飛船的軌道艙的外形為圓柱形的。為了使軌道艙在獨自飛行的階段可以獲得電力,軌道艙的兩側安裝了太陽電池翼,每塊太陽翼除去三角部分面積為2軌道艙自由飛行時,可以由它提供0.5千瓦以上的電力。該艙門的最到直徑僅65厘米,只有身體靈巧、受過專門訓練的人才能進出自由。
由此可見,五米長的太空艙,不能算小的了。
如果不是楚檸提供的技術,他們的航天發動機沒有突破,根本就輸送不了那么大的艙室上去。
“這個艙室,提供兩人生活和科研,問題不大。”孔院士繼續說道。
然后,介紹里面的一些功能設施。
如果張向北還有什么特別要求,需要增加功能,就得提前說明,他們也好盡快修改。再過一段時間,這些太空艙就要發射,銜接到空間站上。
“這個太空艙,我們已經很滿意。”張向北感謝道。
接下來,就是招兩名技術員,開始接受訓練,到時候送到空間站去,作為公司在太空中的聯系點。
以后開發月球,空間站就是中轉站。
因此,空間站在老板的計劃里面,也是很重要的。
他們公司不需要將科研工作者送上去,上去的基本上是管理員,最好具備一些太空方面的技術,以防萬一。
其實,不僅如此,以后在月球的基地,同樣需要送人上去,機器人不能完全代替人類的,必須要有人管理那些機器人。
“那就好!”
隨后,孔院士繼續給張向北介紹其他的東西,比如折疊逃逸塔、留軌艙、返回艙、推進艙等。
逃逸救生塔位于飛船的最前部,高8米。它本身實際上就是由一系列火箭發動機組成的小型運載火箭。一旦發生緊急情況,這個救生塔將緊急啟動,拽著載人飛船的返回艙和軌道艙與火箭分離,迅速逃離險地。
返回艙,又稱座艙,它是航天員的“駕駛室”。是航天員往返太空時乘坐的艙段,為密閉結構,前端有艙門。
推進艙通常安裝推進系統、電源、軌道制動,并為航天員提供氧氣和水。推進艙的兩側還裝有面積達20多平方米的主太陽能電池帆翼。
張向北也看到了空間站的核心艙,那是超過二十五米的龐然大物,是整個空間站的核心部件。
原計劃中的天和核心艙長度為分成直徑2.8米的小柱段和直徑4.2米的大柱段,從功能上又可劃分成節點艙、生活控制艙和資源艙三部分。
節點艙用來對接實驗艙和飛船,擁有兩個停泊口,每個連接一個實驗艙;還有兩個對接口。因此,節點艙那里可以同時掛上兩艘飛船。再加上資源艙那里的一個對接口,整個太空站可以同時停泊三艘飛船。
但自從有了楚檸提供的運載火箭技術,運載能力大大提升。
核心艙的規模,立即被翻了一倍左右。那么大的空間,里面的功能自然變得更多,更完善。
而空間站的作用也大大提升,從原來十年的設計壽命,變成了三十年。
“這都依賴于你們家老板提供的技術。”孔院士感嘆道。
張向北笑道:“互惠互利而已,以后我們的合作是全方位的。除了空間站,還有開發月球的計劃。”
“沒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