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打的是工業實力,是財富。
但戰場,只有交換。
交換生命。
無論可不可以承受,以盡量小的代價,讓對方付出更大的代價,這就是戰場上的指揮官要做的。
所以,審時度勢的唐刀給松江指揮部發電,請求撤出倉城。
松江指揮部里的幾位將軍也松了一口氣,總算是沒把倉城守軍來個全軍覆沒。
對于這些歷經過不知道多少次戰火的將軍們來說,他們不怕損失大。
部隊損失再如何大,只要中國還存在,他們就能補充兵員,就能重建。
可任何部隊要重建,必須得有種子,有種子,就還有精氣神,就還能將戰斗力延續,如果連種子都沒了,677團這個步兵營和那位上校團長的警衛連以及43軍來此的五分之一兵力可都沒了。
不過,想撤退,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被打得滿頭是包的國崎怔可是死死的盯著倉城方面,一旦有異動,不是槍就是炮,絕不會輕易放守軍跑路。
“我需要全軍火炮聽我指揮!”唐刀提出了這樣一個堪稱過分的要求。
有那種權力的,只有一人,做為副總指揮的郭中將都不成。
但吳中將為了唐刀等人能回城,也是拼了,幾乎沒有猶豫,徑直下達了全軍炮兵陣地聽從唐刀一人指揮的軍令。
然后,重新變成偵察兵的唐刀,讓所有在倉城附近虎視眈眈監控倉城守軍的日軍步兵們領略了一把什么叫炮火優勢。
不斷發回城內的坐標,讓幾處火炮群像長了眼睛一樣把炮彈精準的投擲至日軍步兵方位,炸得他們狼狽而逃。
而唐刀把僅存不到200人的倉城殘部分為數批,每一批抬上一部分重傷員,并且全部穿上日軍軍服,在炮火對日軍展開覆蓋的時候,就按照早就制定好的撤退路線撤退。
慌亂中的日軍或許也看到了不多的土黃色身影在街區中出沒,但那個時候大家都在慌著躲避炮火,那還會去多關注其他?
等到日軍方面琢磨出不對味兒,不再將炮火用于對城內的中國炮兵陣地進行沒有多少目的的反壓制,而是對倉城后方的民居實施炮火封鎖的時候,倉城守軍已經撤的差不多了。
唐刀帶著彭沖和二十多個警衛連兵是最后一批撤離,發覺不對勁的日軍冒著被炮擊的風險氣勢洶洶追擊,卻被全體攜帶沖鋒槍的唐刀等人在街區給他們好好上了一課,什么才是真正的巷戰。
追擊的兩個日軍步兵小隊,差點兒沒被清一色的沖鋒槍們給打崩潰,32發的連射火力,可比保安團的二十響駁殼槍猛多了。
光是唐刀這個兇人,在撤退中的反擊戰里,就收割了十幾個日軍的生命。
把潛伏在街區還打算助他一臂之力的趙大強直接給看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