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云圍困素苫都城日久不戰,當此時,旌南王世子已率旌南大軍十萬,揮師北上,如過無人之境,先圍了旌國大都城外,負責防衛的都城防護營,不過區區一萬兵馬,在驍勇善戰的旌南大軍面前,不堪一擊。
不付吹灰之力,旌南王世子便持防護營將軍令牌,將大都城城門守兵全換成了旌南軍。
緊接著,旌南王世子遣人敲鑼打鼓,把國師畢彥十大罪狀,送進了城中各家高門大戶,再把大云國書,直接送進了王宮之內。
畢彥是趁著旌國國主昏迷之時,慷慨陳詞與旌國監國二王子,說明已聯合素苫、劼國一同向大云開戰,再說出大云北境內應,可從前雍關借道,以素苫為牽制,抽調旌國中路軍和劼國大軍聯合成軍,從前雍關包抄安遠城。
而且安北大軍之中,同樣有內應,這個內應手里還藏著五千人馬,可拿了大云長公主及其幼子,挾制安北王,如此內外夾擊之下,大云北境必然一片大亂,屆時旌南軍必不會再袖手,只要旌南軍一腳踏進戰局,三國聯合,先占大云北境,往后再揮師南下。
南邊有早就對大云虎視眈眈的南詔國,只要三國大軍能占了大云北境,南詔必然向大云開戰,屆時便可形成南北夾擊之勢。
旌國二王子早就聽畢彥講過無數遍,大云國土豐沃,氣候宜人,比之旌國這常年苦寒之地,簡直就是人間天堂,若是二王子能采納他的謀劃,必將為旌國開疆辟土,成就不朽功業,成為千古一帝。
旌國二王子想著自家父王這些年,那些稱帝的念頭,也不過都是想想而已,不僅如此,他們還長期活在旌南和旌北兩軍壓制之下,稍有不慎,便有顛覆之險。在畢彥的洗腦之下,他覺得他的父王,就是懦弱無能,膽小怕事,這樣的大好局面,國師已然事事安排妥當,放手一搏,又有何妨?
旌國二王子和畢彥,在得了急報,知曉岐雍關鄒家女將軍陣前落馬之時,拍掌大笑,只覺此計已成功大半,大云國土,唾手可得。
又在聯軍按照計劃,越過前雍關,順利進入大云境內時,飲酒作樂三日不止。
卻在得知旌南大軍返身北上時,開始心中惶惶。再調旌北軍南下時,旌北王以北邊游牧犯鏡,拒絕出兵。兩國聯軍進入大云腹地之后,卻是毫無消息。
二王子再是蠢笨,再是好大喜功,也知大事不妙。
緊接著,素苫被大云軍隊連下幾城,大云已經兵臨古寧城下,旌南軍毫無抵擋,揮師北上,接掌了大都城,滿朝詰問盡皆朝向監國的二王子,二王子聲色俱厲,責問畢彥,畢彥自是比他更早知道危機,卻只一口鮮血噴薄而出,倒在大殿之上,挪到內宮養病。
大云國書送到旌國朝堂之上,滿朝文武立于朝堂之上,大多兩股顫顫。回宮之后便悄無聲息的旌國大王子,帶人開了王宮大門,迎了旌南王世子和旌南護衛軍入內。
旌國大王子攜旌南王世子共同上殿,旌南護衛軍將大殿圍了個水泄不通。
旌國二王子面如黑底,心中害怕至極,卻還要佯裝鎮定,責問旌南王世子,當此家國危難之際,為何不在南線作戰,反而率大軍圍困大都城,此乃里通外國,犯上作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