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三郎訕訕笑道:“三郎,三郎又不是為了戰事來的。”
道齊一臉好笑,故意逗弄王三郎道:“三郎還不快回去準備準備,再不回去,可趕不上下一場科舉了,到時候只怕你那位先生,又要唉聲嘆氣。”
王三郎也跟著笑道:“科舉的事兒,反正三年一回,趕不上這回趕下回,先生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三郎都往這北地來了,不往安遠城去瞧瞧,豈不辜負了先生的教誨。”
道明也跟著打趣道:“三郎若是走了,這賬讓誰管去,那孫大見了誰都夸三郎,說是實在是管得好,太叫人省心了,那個怎么說的來著,還一套一套的……”
寧舍插了句話進來道:“說是運籌帷幄,精打細算,又恰到好處。”
“對對對,就是一堆的這些詞兒,直夸三郎大才,足以以一當十,還說連三郎身邊那幾個小廝,也都好用得緊……”
幾個人一替一句,直把王三郎說得頭頂冒汗,還是張家老祖笑著解了句圍:“行了行了,人家好好一個讀書郎,非得被當成個賬房先生用,會算個賬就是大才,那咱們藥行里,大才可是多了去了……”
王三郎聽得張家老祖這幾句話,真比六月天吃了冰鎮西瓜還高興,這是當成自家晚輩護著,才會說出來的話,忙忙起身道:“諸位長輩們先坐,這里人手不足,三郎去廚下幫著取飯菜出來。”
道齊看著王三郎往廚下走遠了,才笑道:“這份心思機敏,果真是一點就透,難怪得老祖宗偏袒他。”
道明也跟著點頭道:“關鍵是念丫頭覺著好……”
張家老祖悠悠嘆了口氣道:“難得,念丫頭雖說看上去平和,其實心里執拗得很,哎,有個這樣的腦袋聰明,性子圓融的人在身邊,倒叫人放心不少……”
道齊點了點頭道:“咱們這回去了安遠,跟著那畢彥一起回京城嗎?”
張家老祖搖了搖頭道:“要看念丫頭怎么說,只怕那玉家庶子的事不了,她不會走,更何況,秋天的時候,長公主該生產了……”
道齊卻一臉擔憂道:“這仗,興許明年就打完了,到時候再不走,阿念這婚事?”
道明抿了抿唇道:“師兄真是多操的心,有人比咱們著急,關鍵他還勸得動。”
張家老祖和道齊都怔了怔,突然一先一后笑出了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