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奇仿佛站立于光之海洋的神國中,傲然挺立面對眼前充滿曦光的世界。
那被無數奇異與奧妙力量撐開的縫隙,不斷地傳來無盡蒼穹中最悠揚與深邃的聲音!
每一聲吶喊,都是高等生命的洗禮。
每一次呼喚,都是深層靈魂的沉積。
每一波期盼,都是全域精神的激昂。
林奇忽然有種跪倒在地,深深痛哭,甚至頂禮膜拜的沖動。
非對任何神靈。
而是對理論、對知識、對真理的跪倒。
這種無比熟悉,徜徉與知識海洋的感覺,再度充盈他的全身,席卷每一個呼吸的角落。
曾經的非典年代,學校按照規定將原本放學時間從五點半大大提前至四點出頭。
作為當時的小學僧,林奇閉著眼睛就能半小時做完作業然后盡情玩耍,也不知道期末復習為何物的他,在那放學后多出來的閑暇時間,都是在整個最熱鬧的步行街閑逛。
期間他進過充滿年代記憶,通過攝像頭監控才放小學生進去的黑網吧,見識了傳奇、奇跡等網游。
他進過一幣一次的游戲機廳,對拳王與三國戰紀兩個游戲,摸索得爐火純青。
他進過繁華熱鬧的大商場,和同伴追逐打鬧,把魔術小店的道具破解得一干二凈。
他進過廢棄漆黑的爛尾樓,玩著勇敢者的大膽游戲,卻私底下偷偷牽女孩的手。
時光匆匆,這一幕幕從林奇內心深處的腦海里涌起。
然而。
最讓他印象深刻的,終究還是某年某月,聽著街邊劣質音響里高聲播放的《十年》,然后順著電梯走進了一家占地上千平方的“書城”。
他第一次知道,世界還有用“書籍”來裝飾墻面的圣地,那也成為他整個童年歲月,最為消磨時間的地方。
這便是林奇記憶宮殿里,所有學識的最初來源。
不像多年后,他買了kindle購置下載了一系列名家典籍后,最終只能淪為泡面杯蓋。
在那道縫隙中,林奇看到小學三四年級的自己,蹲在角落翻著三聯版的《神雕俠侶》,看到被玷污的一幕,當場慨然把第一冊合上,憤而離開。
忽然。
童年的“小林奇”慢慢從縫隙中走出來,笑著看著他,開口問道。
“你為什么會選擇奧卡姆剃刀作為你的法術立論呢?”
鮮明的反差感傳來,讓林奇自身恢復幾分理智。
他注意到周圍的白光已經讓自己失去了旁人蹤跡,他重新變回書籍海洋中孤獨的旅者。
面對這個問題,林奇斟酌后說道。
“在自然科學里,奧卡姆剃刀視為啟發技巧使用,更多作為幫助科學家們發展理論模型的工具,而非在已發表理論中充當著裁判的角色。”
“甚至這個理論,也并非邏輯上不可辯駁的定理。”
“同樣科學中對簡單性的偏好,是基于可證偽性的標準。”
說著林奇抬起頭,“我想法術也同樣如此。”
“對于某個現象的被接受的解釋中,它們都存在無數個可能的、更為復雜的變體。我們可以把解釋中的錯誤歸結于特例假設,從而避免該錯誤的發生。簡單的理論勝于復雜的理論,因為它們更加可接受檢驗。”
對面的幼年版林奇搖了搖頭,“我聽不懂你說什么。”
林奇嘆了口氣,“現今社會,奧卡姆剃刀常用于兩種假說的取舍上——如果對于同一現象有兩種不同的假說,應該采取比較簡單的那一種。”
他的目光漸漸變得清澈而透亮。
事實上,奧卡姆剃刀理論背后的“簡約性”,一直主導著整個科學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