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兒,這是臨淄城來的魯家匠人,經過勘察他們已經給出了華家堡擴建新的設計,你看一看!”華子介說著一名看起來60多歲的老匠人拿出數張圖紙,放在華凱面前。
“華家主,按照您的要求,對華家堡進行全部改造,內村全部達到世家要求,外村各區域規劃也都重新設計,您看看這是初步的設計方案。”老匠人拿出一張總圖給華凱說到。
華凱看到整個華家堡的地形圖,上面外村墻、外村、內村墻、內村、主院都標識的非常清楚,所有村里建筑設計都一目了然。
“新的華家堡內村將改成五部分。第一部分主院將改建成4進式世家主院落,主屋由4大樓閣、8大廂院、兩個庭閣……”
這專業的就是不一樣,所有規劃一目了然,主院面積沒有增加多少,但是所有土地利用率顯著提高。華凱的主屋被改成四層樓閣,很多客房與侍女、家丁居住的地方都是以樓閣為主,會議廳、祠堂、書房等應有盡有,整個主院如果建成最多能居住500人以上。
接下來就是主院周圍院子,這些都是幾位叔叔、爺爺居住的,總面積與主院差不多,也都帶有獨立的花園,居住800人以上不是問題。
剩下的第三部分村民居住區,總院落300多個,占據華家堡內村一大半區域,其中各院中設有樹木、庭閣風景區,中間還標識了一些店鋪位置,這樣內村生活就會變得更加舒適方便。
第四區域是工坊區沒有太大變動,第五區域是華家倉庫區,與工坊區緊挨著。
這樣華家堡內村最大居住人口會達到3000人以上,整個建筑以木材為主,內村墻也會被改造,高度升到6米以上。
外村商業區面積被擴大了一倍多,很多建筑都變成三層以上木樓,其中書舍變成5層樓閣樣式,就算數百人進入都不會變的擁擠,這是商業區的特殊標志,華凱特別要求的。
靈田區與練武場還是不變,村學堂與練武場、靈田緊挨著,所有建筑都是達到縣城書院的標準,10多個獨院30多個教學區,足夠百名先生與千名學生使用。
“基本設計就是這些,這些圖紙是各區域樓閣的設計,有什么不對的華家主可以隨時指出來,我現在就改正。”那名看匠人是這次華家堡擴建的總工程負責人,他對華凱說到。
“都非常不錯,就是村里綠化也要全部設計進去,商業區旁邊居住區有些小了,改成千人小院落規模,城墻防御力度還是不行,直接提升到10米高度,城墻全都由石頭蓋建,另外可以給這里設計個城防休息區,城墻物資儲雪區。”
華凱指著圖紙提出了自己的意見,這么下來華家堡完全就是按照一座小城在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