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不容易有時間去學堂為孩子們上了一節思想教育課,這么多天華凱一直忙著家族開春的事兒,都很少來學堂了,可是他查看了下學堂所有學生忠心,基本都已經超過60點,一些年紀超過13歲的忠心都在70點以上。
課上到一半,華軒來到教室告訴華凱說臨淄城來了很多的書生學子,正在村里商業區書舍,其中有儒家大家帶隊。
這華凱又不得不離開學堂,來到商業區書舍外,他看見這些學生都是18歲以上世家弟子,全身錦衣玉佩的資質大多都在b-以上,已經有了學子或者學生稱號,明顯是稷下學宮來人了。
稷下學宮作為齊國最高學府,隱約也是天下第一學府,其中出過很多各家巨子乃至圣人,‘華氏紙’的出現定然是第一個重視,只是華凱沒想這次來了這么多人。
那些學生大多都是世家子弟,自認不凡在華家到也是講規矩,來到書舍就被里面各種書籍所吸引,尤其在看到華凱所作的小說,很多人拿起書就放不下了。
書舍外有人看到華凱來了,都紛紛給他讓開道路。書舍內聽說《三國》作者,華家的家主來了,大家都紛紛放下手中的小說,看著華凱從門外走進來。
“您就是華家家主,《三國》的創作者,小說大家華凱是吧?”一名看起來年紀超過四十歲的書生說到。
華凱能寫出《三國》這樣的長篇巨著,被稱為大家理所當然。書舍內所有書生聽到這里也都向華凱行禮。盡管他們不相信眼前這位少年看起來只有14、5歲就能寫出如此精彩小說。
“見過各位!《三國》乃在下閑暇之作,當不得大家稱呼。這位先生可是稷下學宮先生?”華凱看這位年紀最大的書生是一位儒學大家,便行禮說到。
“我是稷下學宮老師杜如悔,華大家《三國》傳到稷下學宮,不少巨子已經在拜讀,今日一見《三國》創作者竟如此年少,待到華大家進入稷下學宮后,成為巨子只是時間的事兒…”
“杜大家謬贊了,華凱這點學識怎能入大家之眼!”華凱可不敢讓對方把話說完,這是要給自己拉仇恨了。
杜如悔也是輕輕點了點頭,這華凱能寫出《三國》如此大作,果然不一般,言談舉止絲毫不比大世家一些世子差。
“最近拜讀《三國》,有一些問題百思不得其解,不知華大家能否解惑?”
華凱聽到杜如悔如此說,就知道他這是要考驗自己的學識了,確認自己是否真的是《三國》原創者,他把稷下學宮一眾二十多人請進主院,讓侍女奉上茶水,今日如果能讓這些學者滿意,華家的‘華氏紙’才能被這個世界認可,這可關乎到華家未來的發展與眾多世家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