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凱出動近萬名戰力,尤其是500名氣動境以上精銳騎兵,足以對抗數萬名普通軍隊,再加上萬名輔兵,用兵力超過兩萬,浩浩蕩蕩向北方駛去。
而跟隨華家的賈家、黃家、任家、邰家等都是出兵上千,80多個家族組建近兩萬大軍跟隨華家其后,讓人無法相信這是一個九品世家的實力。
廣縣城總兵力超過恐懼的4萬多人,這已經超越兩年前廣縣人口總數量,當臨淄城齊家收到韓家報告的時候,整個臨淄城都嚇了一跳,齊家第一時間命令華家為廣縣城軍團負責人。
到了九月一日,樂陵城超過40萬大軍匯聚于此。這其中臨淄城總兵力15萬,附屬的六國五郡出兵都是出兵兩萬多人,齊國直屬十一縣每縣出兵近萬,被齊王下令分兵六路向燕國挺進。
廣縣大軍分屬第三路由臨淄城孟家率領,作為中軍全力向燕國東胡聯軍殺去。
華凱不擔心戰爭的結果,齊王親征如果還不能趕走已經與燕國消耗了兩年多的東胡聯軍,那么齊家不如直接讓位算了,為了這次戰爭齊家都已經壓上國運了。
華凱在稷下學宮一直關心著華家戰場上的情況,進入十月他得知五叔已經與華家眾人匯合這才放心,孟家作為第三路軍的總指揮,不會讓華家吃虧的。
十月初燕國就送來捷報,齊國大軍進入燕國與東胡聯軍多次戰斗都是取得了勝利,廣縣大軍參與了一場超過十萬人的大戰,華家表現出色,斬殺東胡聯軍無數。
收到齊國進展順利的消息,整個稷下學宮氣氛都變得活躍了很多。
華凱這一天把《水滸》最后三回底稿交到老師曾參圣人手中,曾參看完后慢慢合上手稿,華凱端坐聽取老師的意見。
“你可知我為何要收你做親傳弟子?”圣人問道。
華凱曾想過這個問題,老師對他的教導非常用心,每次華凱所有問題他都細心回答,曾參每天會花費四個以上小時專門提點華凱,相信沒有哪個圣人對自己學生這么有耐心了。
“學生不知!”華凱回道。
“我年輕的時候被老師看做是最有可能突破圣境,進入化神的,我的老師對我的照顧無微不至。
后來秦政出現,他不尊百家,視萬物為工具,秦國在他的帶領下從一個小國慢慢成為天下第一大國,秦國百姓尊他如神明,軍隊實行軍功制,他們一直在戰爭中越來越強大。”
華凱聽到這里知道圣人原來也是有嫉妒之心得,他作為圣人地位崇高,但是比之秦政卻是差了太遠,秦政敢于把自己放在最危險的位置去與天爭命,他修的不是天道,而是更接地氣的人道,或者說是自己的帝王之道,以自己的家族與國家為根基,把萬物都看做自己的對手。
“你沒有刻意提升自己的境界,這我很欣慰,修煉一途與其說是順天,還不如說是逆天,最后修的其實還是自我身。天下大亂已成定局,秦政若為共主百姓必受其害,他為了秦國選擇出手其實也是上天給我們的一次機會,假如有一天諸子百家不在,你一定要守住本心,時間會見證一切!”曾參緩緩的說道。
華凱一臉震驚的看著老師,他不由想起了上輩子對諸子百家的記憶,難道秦王真的有消除一切百家思想的想法?老師這是明顯已經感知到秦國必定一統天下,而自己會是諸子百家留下的最后的種子嗎?
“老師,所有思想都不應是亙古不變,只有利于百姓的思想才是好的思想。對的事情不一定是好的,時間會淘汰一切不合理的存在,百家思想也是經過數千年演變才有了今天,而我們應該感到幸運,因為我們站在巨人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