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曾思索終有一日天下一統,百姓人人得以學習,天下興盛萬民富裕,各種新生的物品充滿人們生活之中。荒蠻野獸不敢靠近人類城鎮,到那時候人族是否會失去奮進之心?”
秦蛟說著所有人都不由幻想起那種沒有荒蠻野獸,萬金錦衣玉食的生活,想到最后大家也不由迷茫,若干年后人類沒有了對手,那么大家練武學習又為了什么?人類生活是不是就沒了意義?
秦政聽著自己兒子出聲,微笑的點了點頭,秦蛟開場直接把話題引到天下統一,他這是絲毫不廢話進入主題,這場辯論已經超過百家所學,一般各學術大家都不太敢討論這些東西,可這卻是秦政最想聽的。
“萬物發展都遵循自己的規律,人類從古至今一直生活在矛盾當中,每當一個矛盾被解決,總會有新的矛盾出現,人類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終究沒有盡頭,沒有了荒獸,沒有了戰爭,百姓若人人可以學習,家國概念將變得淡薄,世界將以人為本,適合百姓的思想政策將得到宣揚,有礙于百姓的思想政策將會被淘汰!人族會自然選擇更有意義的生活。”華凱淡淡說道。
他似乎把所有人引入人族發展的歷史長河,人類為了美好生活一直在奮斗拼搏中,無論是面對野獸還是強權的統治,人族是戰勝了一個個艱難險阻才一步步走到今日。
“百家可會成為歷史的阻礙,國家是否會限制人族的發展?”秦蛟繼續問道。
“非也!無論是諸子百家或國家,都是人族進步的象征,他們對人族發展都有促進作用,維持著整個人族的秩序與團結。”華凱道。
秦蛟一直把話題向人類需要一個統一國家方面引,而華凱也是順著他的思路走,他的辯論重心團結與制度革新,一切以萬民為主。
秦蛟在教化萬民,如果建立統一的有利于百姓、世家、君王制度方面研究并不多,華凱很多話都能讓他思索半天,到了最后兩人都在說統一后制度革新的問題,基本都是華凱說秦蛟問,所有人其實也都看清楚,兩人辯論勝負已分。
兩個小時后秦蛟鞠躬認輸,裁判宣讀華凱獲得勝利,接下來就是華凱與項晨之間的辯論了。
項晨剛開始就提出君王對一個國家的影響,君主影響著一個國家的發展,如果限制君主不去做有害于萬民的事兒,如何可以讓一個君主對萬民來說是有利的。
這個話題延續了上一場辯論,華凱根據他前世知識,從道德習慣、建立法規方面說出了如何約束百姓,國家如何建立對君王有約束的規則。
只用了一個小時兩人辯論就結束了,所有人沒有料想到決賽竟如此輕松,完全沒有以前為了一個關鍵辯論幾個小時不歇的情況產生。
華凱與秦蛟、項晨辯論都是點到為止,他沒有去抓對方論點的缺陷,否則他取勝將會更加容易。兩人也知道華凱學識超出他們不止一個檔次,很多理論他們需要很久才能理解清楚,辯論中華凱也是從不咄咄逼人,對方論點出現破綻與矛盾,華凱都只是稍微提醒一下。
到了十月十一日,咸陽城已經進入秋季,這一天秦蛟與項晨辯論出乎了所有人意料。
項晨提出君王的自我約束是一個國家昌盛的重點,兩人便以百姓所需與君王作用展開了激烈的爭奪。剛開始秦蛟處于絕對下風,被對方抓住君主權力越大一個國家就越發危險這個觀點,兩人一直辯論到中午從治國將到郡縣治理,再到百姓教育,雙方都說服不了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