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咸陽城,阿房宮主殿內。
秦王自從大散關與廉頗一戰之后,就一直在阿房宮內閉關不出,所有大事兒都交給丞相李斯來處理。
“中原局勢初定,武關前幾日已經被楚國攻破,楚國40萬大軍兵分兩路,其中二十萬大軍已入漢中郡,剩余二十萬大軍西進前往巴蜀兩郡。
函谷關這幾天魏國加大了攻勢,三日內沒有援軍必然告破,大散關內趙兵強勁,不能不管。
王上閉關所有國事由秦蛟公子代理,本相輔助公子處理朝政。如今之計必須先把周、韓、鄭、衛各國筑基境先請到咸陽城來。從中原抽出兩萬銳兵,三萬新兵支援函谷關。
抽調五萬銳兵,五萬新兵前往漢中郡,阻止楚國攻勢。盡快讓武安君回國,處理大散關趙兵。”李斯在大殿內說道。
秦蛟坐與大殿一旁的椅子上,聽了李斯的話點了點頭:“中原中部局勢初定,可不能放松對各世家管理,派出使者安撫周圍鄰國,秦國兩年大戰,國庫已經耗費將盡,今年秋收后糧食必將難以維持,李相還需多注意這些。”秦蛟在殿內面對國內眾大臣絲毫不怯場,他對李斯囑咐道。
秦國在占據鄭、周等國后,已經到了必須處理國內問題的程度了,中原宋、魯、陳等國都知道秦國的強大與統一之心,這個時候秦國停止攻罰那是要解決楚國與魏國、趙國的進攻,這個時候繼續攻秦是最好的選擇,可是所有國家一起商議進攻辦法之后,攻秦之事便不了了之。
大家都想承擔最小的壓力,不想在伐秦的過程中損失太大,結果為了一些出兵的細節到最后吵得不可開交,很多人都已經看到中原以后必然是會被秦一一統一的。
話說高柳郡,在華凱從趙國回來之后,整個高柳郡百姓都歡喜不已,華家能夠逼迫趙國低頭,那就說明華家已經擁有比擬七雄的實力。
高柳城、夏城每天都有人在討論華家何時建國。很多人都在猜測華家建國后對高柳郡的管理會發生什么轉變,還有人猜測華家會不會開始擴張領地,如果擴張方向會是哪里。
這些對于高柳郡百姓與世家來說都是喜事兒,而且他們都能夠感覺到自從華凱從邯鄲城回來后,下發命令的頻率越來越大,有時候一天會下達多個命令,高柳郡各大學校都在改革,華凱給所有學院增加了很多課程,諸子百家學說如今只是各學員學科之一,整個高柳郡從教育開始正在一步步發生著大的轉變。
六月三十日晚上,華凱坐在家族空間【議事廳】主位上,華家所有核心成員坐在議事廳內,華家建國已經到了必須要走的一步,可是很多東西還沒有準備,大家最近心思都放在了建國上了。
“華家建國就在明后兩年,在此之前我們有很多東西必須完成。
我曾經給所有人說過國家的意義,華家建國不會學習任何國家,因為中原各國治國方略都不相同,他們各自都有自己的缺點與不足,我們必須要走適合于我們自己的道路。
每一種政治體制對國內利益分配有所不同,中原那種三公、九卿政治體受益主要是君主與大世家,因為君主與大世家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