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日北逃前往華夏國的百姓越來越多。秦國為了減輕防守壓力,把占領國百姓匯聚一城,這樣秦政就能保證所有百姓安全。
但是放棄大量的城池與土地,荒獸必然會增多,如果如此情況秦國不能懸崖勒馬,對人族將是一場大的災難,未來各國之間除了比高端戰力就是民眾數量了。華夏國未來可期待,成為中原東北霸主不是難事兒!”魯王對華子辰說道。
魯王無法凝聚金丹,魯國未來成就最多跟興盛時期的齊國一樣,成為準一流強國。而華凱如今才剛過三十,就已經是金丹境中強者,未來實力超過秦政都有可能。
如果天下荒獸橫行,東北三大國家燕國、華夏國、齊國就只有華凱一名金丹境,只有投靠華夏國一條路可走,魯王如此說是擔憂華夏國的崛起與魯國產生沖突。
“魯王不必擔心,華夏國一直明確自己主張,不會隨意主動攻擊任何國家,華夏國愿意與任何國家一起合作發展壯大人族力量。”華子辰對魯王說道。
魯王聽到這里心中不由一嘆,要說這個世界他最不了解的就是華凱了,華凱不喜戰爭專注于國內百姓生活,這本是諸子百家勸君王愛民的重要體現,可是華夏國卻不信百家思想,不以百家理論而治國。
華夏國在這種情況下發展一年一個樣,這讓所有人都非常不解。而到了秦國示弱爭奪天下之機,華夏國卻是向世人承諾,絕不主動向任何國家發動攻擊,這也就是自斷兼并燕、齊之路了!
“說實話,華夏王一直是我最敬佩的存在,雖然我不理解他很多做法,但是到現在也都慢慢展示出他做的一切都是對的。
華夏王看重民眾,把百姓生活放在第一位,我曾經也想過這些,但是一個國家勢力太過復雜,唯獨平民百姓是最弱勢的,權衡世家與諸子百家在魯國的影響力就已經耗費了魯家所有精力,所以這事兒一直沒有去做。
如果有一日天下萬民都希望生活在華夏國統治之下,魯國第一個順應天下大勢,帶魯國投靠華夏國。”魯王向華子辰鄭重表態到。
華子辰不由佩服起華凱的做法,魯國如此情況魯王都已經有投靠華夏國之心,其他齊國占領區只要知道華夏國的一切,必然是想過上華夏國百姓生活,再想想華夏國今年派去的上千地下組織者,他們現在已經開始悄悄發展勢力了。
“如此對所有人族來說,必然是一件大喜事兒。等那個時候,天下君主必然會看清楚一件事情,那就是普通百姓的力量,那將是能夠讓所有君主、世家都為之側目的力量。”
華子辰說完魯王默不作聲,如今魯國與秦國交戰,所有人心思都放在戰場之上,他完全能夠學習華夏國去做一些布局,這幾年他也研究過華夏國的發展,從華凱坐上華家家主之位到現在,他也有一些自己的經驗,既然華夏國體制可能成為天下各國學習的方向,那魯國為何不嘗試順應天下大勢。
華夏國的體制不知不覺開始被魯國效仿,這是一個偉大的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