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從測試來說,孫從亮的個人使用感覺是一部分,各個傳感器的反饋信息也是很大一部分。
“看來運動確實沒問題,已經很靈活了,他甚至還能大跳。”
“嗯,緩沖裝置也沒問題,各部件受到了沖擊力都在可控范圍之內。”
“電池消耗的速度也正常,如果只是這樣的話,四塊石墨烯電池可以續航三天了!”
“好家伙,巴掌大小的一塊電池有這么厲害?”
“你不是研究電池的,不知道也正常,不過現在還沒有滿負荷運轉,具體續航數據還不好說,滿負荷的話,預計在30個小時左右。”
“問問小周,該測試武器系統了吧,打怪獸還是要看武器系統的……”
測試非常順利,有周樹這個總設計師和總工程師合二為一的人在,所有測試都是一條過,所以測試進度非常快。
因為“超級尖兵”要對付的首要敵人是突變體,目前還沒有它們使用熱武器的記錄,所以相對于它們使用的撞擊、抓撓、突刺等近距離攻擊方式,“超級尖兵”的大威力熱武器就有距離優勢了。
目前人類陣營最大的問題就是單人面對突變體的時候無法快速瞄準射擊,甚至有時候瞄準了,倉促之間無法準確射擊,只能無效輸出。
自己的能力不足,那就用科技來湊。
“超級尖兵”上搭載的戰斗輔助系統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它可以做到快速鎖定,然后以穩定的動力外骨骼為支架,準確射擊突變體的要害。
周樹提供的系統非常厲害,加上突變體和人類的外形有明顯的區別,所以識別率非常高。
他們測試的后方就是一個室內打靶場,所以孫從亮可以直接開火進行測試。
這次也不打什么靜態靶了,直接上動態靶,印有人類和突變體的標靶不斷閃現,戰斗輔助系統控制的后背支援武器展開之后也不斷射擊。
重型狙擊槍的擊殺率為100%,兩厘米的鋼板都給你打穿了。
重型機關槍、迷你導彈和榴彈的火力覆蓋能力也很給力。
因為模塊化的設計,所以武器的更換速度還算快,也比較簡單。
不過裝的時候再簡單也沒有拋棄的時候簡單。
當支援平臺上的武器用完彈藥,可折疊機械臂和發射器就會變成累贅,在戰士不得不考慮近戰或撤退的時候,可以快速的通過三道指令拋掉笨重的槍械減輕重量。
一旦近戰,伸縮近戰刀刃和手部機械臂上的熱武器就可以派上用場了。
戰士身上的護甲至少可以抵擋幾下突變體的撞擊或爪擊,然后他們可以進行反擊,甚至擊殺。
這是應對突變體的方案,如果想把“超級尖兵”變成正面戰場上的戰爭武器,那就需要進行針對性的改裝了。
最起碼防撞擊或爪擊的護甲跟防彈的護甲并不完全相等。
周樹讓孫從亮試了試拋棄累贅,那真是兩秒鐘就扔掉了。
測試到最后,“超級尖兵”打完了,也該被打了。
卸掉累贅之后,孫從亮走到了被攻擊測試區,接受一些大型物體的撞擊,還有小型利器的切割和刺擊。
雖然有時候會被撞倒,但鈦合金骨架的支撐作用非常好,框架只要不變形,他就沒大事。
護甲先吸收一些沖擊力,里邊的柔性材料也吸收一些沖擊力,真正作用在身上的其實不多。
也就大威力的刺擊對戰士有點威脅,雖然刺穿的不多,但該流血還是要流血的。
不過流血也比一下刺死強。
而且突變體刺過來很容易被護甲卡住,趁這個時間,戰士或許可以直接干掉對方。
今天的測試基本算是圓滿結束了,可沒想到在最后的時候,鎮魔司的警報突然響了起來。
“緊急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