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賺了再多錢也不給你!
三個月之后,除了那些有終極愛好的小團體,或者是那些還有科研任務的生物研究所,已經沒有人再提“闖入者”的事了。
當所有人都開始繼續原來的生活時,周樹的生活卻變了。
他們組制造的動力外骨骼開始小批量裝備軍隊,而周樹作為主要工程師,參加了技術支援小組,全程跟著那支裝備了動力外骨骼的部隊。
他們需要記錄動力外骨骼的數據,需要教授部隊工程兵們相關的保養維修技巧,還要聽從戰士們的使用反饋,對設備進行微調或者增減零件,讓設備發揮最大的功效。
甚至要總結問題和需求,為研發第二代產品做準備。
在這期間他也沒閑著,不斷的詢問之前的聯系同學和老師,詢問他們有關國內制造業的極限。
畢業之后同學們都去到了不同的單位,作為機器人相關的專業學生,他們肯定也是去的相關單位,問他們絕對沒問題。
哪怕他們不知道,也可以通過同學的朋友或同學的同學知道。
還有老師們,他們的接觸面更高,知道的東西也更多。
周樹就用這種方法進行技術匯總,然后對自己之前的機甲設計進行修改和優化。
之前的機甲設計讓三位好友看過,他們的評價是“太夸張”,進行消息匯總之后他也覺得有些地方夸張了。
他最初的設計有大量的靈籠世界科技,那個世界初期用巨型機甲打過巨型噬極獸,不過失敗了。
周樹對比了兩個世界的科技水平,又直接按照成熟的四代、五代獵人機甲進行設計,雖然設計很成熟,但稍微有那么一點超前。
在了解了目前涉及各個分系統的科技水平之后,周樹就對某些系統的設計進行了刪減。
當然,也不是一味的刪減,因為他發現有的系統一開始就可以用上四五代的技術。
環太平洋世界的機甲從最初的一代開始,幾乎就是一年更新一代,一年的時間,技術的升級是十分有限的。
之所以把機甲分代差,只是最初的設計很趕時間,人們只想在最短的時間內把機甲造出來,然后去狠狠的揍那些怪獸,根本就沒有時間精細打磨。
這樣做的結果就是機甲上的整體技術并不是最優集合,為了趕時間,很多技術都是很老但很可靠的技術。
而現在的周樹提前“預知”了未來,所以他可以對機甲設計進行精細打磨,并且他知道大概會來什么怪獸,也會提前進行一些設計。
五個月之后,他就把機甲的設計方案搞到了幾近完美的狀態,而且不是一款,是好幾款。
畢竟怪獸五花八門,能力也五花八門,要是機甲都是一模一樣的制式,那就太吃虧了。
很快,另一頭怪獸的出現就打破了世界的平靜。
2014年2月5日,大年初六,也就是第一頭怪獸登陸的半年之后,第二頭怪獸出現在了東亞。
當時整個東亞都籠罩在春節的喜悅中,這頭突然出現的怪獸就像傳說中的“年獸”一樣,把所有人都嚇了一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