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吧,本來機甲駕駛員的評估就需要身體、心理和精神三大指標,這些人和這三個標準大致是重合的。
因為周樹沒有跟他們說最重要的,所以這些人就先用著,也耽誤不了多少事。
周樹測過之后其他人就按部就班的測試,其中90%的候選駕駛員都能讓機械臂動起來,表明人類駕駛巨大機甲的計劃確實可行。
第一步完成了,那么就接著第二步,另一條巨大機械臂也要出來了。
有了第一條機械臂做參考,第二條機械臂就好說了,當兩條機械臂完成之后,周樹再一次拿到了首發測試權。
有了第一次的測試情況,所有人對周樹的信服指數都上漲了一個層次,這次阻止他的聲音就小了很多。
事實上就算阻止他的人比上次還多他也要拿到這個機會,因為這次測試就是一個關鍵節點。
于是,拿到首次雙臂測試權的周樹再一次完成了測試,而且照樣是突破式的。
要不是場地受限,兩條巨大的機械臂在室內船塢里施展不開,他非得來一個夜戰八方藏刀式!
也是這次測試,讓所有人都知道了什么叫“沒有人比周總了解機甲”,也知道了周總的技術是多么成熟,也知道了周總絕對是機甲方面的天才!
只是有一個小問題,就是那些候選駕駛員……他們跟周總比就不怎么天才了。
當然,這里不是說機甲設計上的天才水平,而是在操縱和駕駛上。
測試的時候,大家都可以看出周總能輕松的駕馭自己設計的機甲,但是到了那些候選駕駛員,他們就不行了。
操縱一條機械臂還行,但是兩條機械臂,那是說什么也不行,甚至有人還因此受傷。
如果不是有周樹設計的緊急斷開機制,那些候選駕駛員不是死就是得殘。
這種情況有點出乎大家的意料,畢竟周樹測試的時候可是一點問題也沒有的。
經過分析和對候選駕駛員的全面檢查,當然,周樹也得檢查,他們發現周樹的精神容量和穩定程度是一般人的好幾倍,所以要想找合適的機甲駕駛員,那么精神屬性的指標一定要高。
這么來看,周樹之前說的“可以把標準再放開一點”原來是這個意思。
按照這個標準來算的話,之前選的軍人就不怎么合適了,確實要把選拔范圍擴大一點。
那么就先從項目組開始。
只是找遍了項目組,一個合適的人選都沒有找到,這就讓人摸不到頭腦了。
甚至他們在更大的范圍內抽查了一下,某些傳說精神方面天賦異稟的人也檢查了,依舊是找不到。
周總天賦異稟那是肯定的,要不然他也不會年紀輕輕的就成為機甲項目的總師,這可是堪比超級航母的項目。
但是這又是能設計機甲,又是能開機甲,這也太天賦異稟了,簡直就是千年一遇的天才。
可是如果只有一個人能開動機甲,那機甲項目的性價比也太低了,總不能讓一臺機甲保護幾萬公里的海岸線吧?
就在人們一籌莫展,甚至對機甲項目有點喪失信心的時候,周樹有提出了一個天才構想。
合作!
個體人類的能力總是有限的,所以……人們學會了合作。
當多人的力量都往一塊使的時候,就可以達到龐大的目標,因此還有了很多名言詞匯,比如“兄弟齊心,其利斷金”、“眾人拾材火焰高”、“人心齊,泰山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