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抬頭看,先是看到了因反射陽光而異常明亮的月球,然后就是閃亮的星斗。
憑借著他的眼力,他能直接看到一條閃亮的光帶,那就是銀河。
這就是人類一直向往的大海。
現在的他,竟然憑借肉身飛了上來。
再次看向月球,想到這里是虛擬戰場,他就調整角度,使用磁場加速朝那里飛去。
認準了角度,他也不用考慮燃料的問題,就一直加速,走最近的路線,僅僅幾個小時的時間就進入了月球軌道。
月球,人類最開始的夢想之地。
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衛星,可能形成于約45億年前,就在地球形成后不久。
不過有關它的起源一直都沒有確定,而是有幾種假說,得到更多事實證據支持的說法是它形成于地球與火星般大小的天體——“忒伊亞”之間一次巨大撞擊所產生的碎片,在地球外圍聚集而形成的“大碰撞起源說”。
月球正面大量分布著由暗色的火山噴出的玄武巖熔巖流充填的巨大撞擊坑,形成了廣闊的平原,稱為“月海”。
實際上“月海”中一滴液態水也沒有。
月海的外圍和月海之間夾雜著明亮的、古老的斜長巖高地和顯目的撞擊坑。
它是天空中除太陽之外最亮的天體,盡管它呈現非常明亮的白色,但其表面實際很暗,反射率僅略高于舊瀝青。
由于月球在天空中非常顯眼,再加上規律性的月相變化,自古以來就對人類文化如神話傳說、宗教信仰、哲學思想、歷法編制、文學藝術和風俗傳統等產生重大影響。
在漢語中被俗稱為月或月亮,古時又稱為太陰、玄兔、嬋娟、玉盤。
周樹比較熟知的傳說就是上邊有月宮,有桂樹,住著嫦娥、吳剛、玉兔和蟾蜍。
想到嫦娥和玉兔,周樹的精神突然一震,這里雖然沒有傳說中的嫦娥和玉兔,可是卻有華夏人親自送上來的“嫦娥”和“玉兔”。
既然來都來了,只看月球坑有什么意思。
去找寶藏才最有意思!
只是不知道小狩制作這個世界的時候有沒有考慮到這個。
好在他在月球軌道上轉了幾圈就看到了圍繞著它旋轉的人造衛星,他就確定小狩不愧是小狩。
他翻了翻自己的記憶,里邊果然有嫦娥的坐標,是19.51W,44.12N。
然后又用自己強大的立體構想能力,跟腳下的月球做了匹配,很快就找到了實際地點。
等轉到19.51W,44.12N的上空,他一眼就看到了那個亮眼的反光。
他感覺自己的眼睛比0.3米分辨率的高分相機還厲害!
「就是這里了!」
當他開始下降高度的時候,地上的嫦娥三號在他眼里就越來越大,當他正好降落到嫦娥三號旁邊的時候,他就發現這臺機器還真不小,差不多有一輛越野車大小。
而嫦娥三號的幾十米外,就是一輛小巧的月球車,正是有些遺憾的玉兔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