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會持續了整整一個下午。
說是茶會,實則不僅僅是飲茶。
更多的,是這個小圈子內部的人集會的一個活動。
京府是如今大晉首府,天子腳下,首善之地,臥虎藏龍者不計其數。
如徐長蘇這種,不過是末流的小圈子,屬于有點能量的小家族。
每月在此一聚,彼此交流些情報,談些時事。
因為彼此背景相差不大,又都是同學,久而久之,就定期維持了下來。
茶會上氛圍還算不錯,畢竟都是少年人,也才讀高中,何況小圈子人少,也都是自幼的交情,到底還是有幾分真誠在。
蘇素按照徐長蘇的記憶,待人接物,滴水不漏,一下午就混了過去。
傍晚時分,夕陽的余暉染紅了西方的天空。
頭頂之上,卻有著濃密的黑云,積壓在一處,黑壓壓的。
分別了幾名友人,蘇素順著街道緩緩步行。
街道上,有著自行車、汽車,道旁有著高大的行道樹。
內燃機早已出現,汽車這種舶來品也被引進。
此世大晉,差不多發展到地星二十一世紀的程度,不過距離全民網絡時代還有很大差距。
幸而大晉太祖雄才大略,高瞻遠矚,自開國以來一直大力推動科技興國戰略,五十年下來大晉科教已經躋身世界前列,在許多領域都位列第一。
無數記憶,交織在識海之中。
脆弱的靈魂,無法阻擋蘇素的手段。
徐長蘇本人十六歲,在京府第二國立高中一年級讀書。
他這一支追溯血脈,據說是神農氏后裔。
信仰方面,屬于祖先信仰,崇拜華夏神系,也曾參與過不少慈善義務活動,總體而言屬于道德觀很正的那一種。
至于家傳的道術······除卻他自家翻出來的舊書,整理的入門養氣法之外,別的道術幾乎都不合時宜了。
任何道法都必須要與時俱進,尤其是天地靈機變遷這種大環境下,很多道法都功效大減或者干脆失效的情況下,那些還停留在紙面上的舊書,其價值早已貶值。
再說,如今的徐家,也不是道士家族了,早已轉型成了成功的商人家族。
他的父親就在京府擔任公職,正經的公務員,母親則是教師,在國立高中任職。
除此之外,父輩這一輩人中,還有五六人也有公職身份,品級大小不一,最高的當到六品,在教育部門任職。
別的或是經商,或是從事科研,總之,大體上都混得有模有樣。
不大不小,徐家一百多口人,也算是有點能量的小家族。
就產業上而言,京府徐家這一支,有一個家族企業,總產值大約有兩三個億,分別有族人持股。
徐長蘇父親占股15%,因此他們家也算有點錢。
當然,這不能跟祖籍新嶺那邊的徐氏比——后者畢竟是傳承了兩百年的郡望家族,其影響力和資產都不是區區京府徐氏能比的。
京府這邊,真要計較起來,其實還是沾了光,不然當初未必能那般輕易在京府立足。
然而當初徐長蘇的爺爺,偏偏本身也是爵位順位繼承者········
大家族的事情,就是這么錯綜復雜,往往是剪不斷理還亂。
并不是說想斷,想斷就能斷。
沒有個五六代人的努力,想徹底分離出去,擺脫主脈的影響力,很難!
街上有家飲品店,蘇素走到這里,頓住,想了想,走了進去。
進了門,蘇素沖著柜臺后面張口:
“來兩杯水晶葡萄汁,再來一份果脯拼盤,桂花糕兩份。”
柜臺后面的一個女孩兒笑了出來:
“徐長蘇,你又來了啊。”
“是啊,徐長蘇喜歡這里。”
還有·····你。
默默地吞下后面的話。
蘇素只是微笑著,坐到一個靠窗的單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