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危機的爆發的表面原因很簡單,看起來像是產能過剩,工廠生產產品賣不出去了,于是工廠不得不關閉停產。
事實上,太一很清楚這后面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一切不過是妖庭貴族們過于貪婪的欲望。
貴族們一直在壓榨著平民和奴隸的價值,以最低的工錢(平民)甚至不給工錢(奴隸),駕馭著工人給他們干活。
假如有一個工人一天生產五百個面包,其中做面包的原材料和消耗的工具折舊相當于兩百個面包,那這個工人一天就相當于創造了三百個面包的價值。
但是在貴族的工廠里,他只能拿到一個面包作為報酬,這個面包只夠他基礎的生活,而剩下的二百九十九個面包都被開辦工廠的貴族奪走了。
這些貴族消耗不了這么多面包,一個普通人吃兩個面包才能吃飽,而貴族敞開肚子,也最多吃三個面包,他們的買家每天也只需要一百個面包,于是剩下的一百九十六個面包就沒人買了。
而不光生產面包的廠家,生產甜甜圈、生產香腸的廠家也同樣囤積著大量的甜甜圈和香腸。
由此,產能過剩,貴族們只能想到停產部分工廠,減少產能來應對,由此導致了工人大量的失業。
但是真的產能過剩了嗎?
面包廠大量的工人們只拿到了一個面包,這個面包只能夠他們勉強活著,甚至不能讓他們吃飽。
他們有著大量的面包需求,甚至還有甜甜圈和香腸的需求,但是他們沒有更多的財富去買這些東西。
假如,貴族工廠主們給工人發五十個面包作為工資,工人們吃了兩個面包吃飽了以后,還能有四十八個面包的盈余,于是他們就可以用面包去換甜甜圈和香腸。
同樣,有甜甜圈和香腸盈余的工人,也會拿著甜甜圈和香腸來面包工廠換面包,于是需求打開了,市場流通了,經濟危機就過去了。
工廠仍舊能繼續賺錢。
但是為什么這些貴族不愿意這樣做呢?因為貪婪,多給工人四十九個面包,就意味著他們自己要少獲得四十九個面包,他們連半個面包都不想多給工人。
他們就如同貪婪而吝嗇的老鼠一樣將一個又一個的金幣屯在地窖里,甚至連一點碎屑都不肯拿出來。
而他們的結局,也將是守著這些金幣死亡。
在經濟危機的第二年,太一發動了對元老院的反攻。
元老院內部已經被各地的起義弄得自顧不暇,太一的軍隊如入無人之地,每到一個城市,都有無數的平民和奴隸來投。
對于愿意歸順的貴族,他們仍舊可以保留自己的財產和工廠,但是必須遵守太一半頒布的法令,解放所有奴隸,提高工人待遇,有秩序的恢復生產。
而那些負隅頑抗的貴族,格殺勿論,財產充公。
一開始,這些貴族都是被迫投降,但是很快,他們就發現了政策改變之后的作用。
太一強行提升了最低工資,而突然擁有了財富的平民階層所爆發的消費力是驚人的。
一個龐大的需求市場向所有人敞開,于是所有工廠迅速復工,大量的產品被生產出來,一部分用于出口,一部分用于內需市場。
而隨著內需市場的擴大,與內需相關的服務業也迅速被帶動起來,大量的財富在社會上流轉。
那些轉為工廠主的貴族們雖然從工人那里剝削的財產變少了,但是隨著市場的不斷擴大,他們的資產規模也跟著急速擴大。
他們原本只能在小蛋糕上分一大塊,而現在則能在大蛋糕上分一小塊,但即使是這一小塊,也遠遠超過了原本大塊的數量。
當第一個產業貴族發現了市場的奧妙之后,勝利的天平就開始向著太一的方向迅速傾倒。
雖然血脈貴族們失去了與生俱來的地位和奴隸,但是他們擁有了獲取大量財富的機會,而財富,有時候就等價于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