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城攻陷,乾坤皆定。
太一徹底清算了守舊派貴族,廢除了貴族制度和奴隸制度,在大的層面上,徹底推行了改革。
而在王城陷落的那一刻,他也完成了自己的儀式,踏入了歷史長河,并在歷史長河中永遠留下了自己的印記。
當年昆侖山上聽道的人中,太一是年紀最小的一個,但他卻是除了三清和女媧四尊神話存在以外,第一個封神的。
太一的思想一直很純粹,他要變強,要活著,要占據高位,為此,他可以不折手段。
在這個指導思想下,周圍的一切人都是他的棋子和墊腳石,曾經在人族做官員的諸位同僚是,妖族的各部官員是,青鸞是,天官也是。
所以在獲取東皇鐘的之后,他并沒有出手解決掉守舊派,反而在暗地里推波助瀾,借天官之手干掉了青鸞。
因為青鸞必須死,青鸞不死,他永遠不可能成為妖族的王,而天官殺死青鸞之后,他再殺死天官,就能成為名正言順的妖族統治者。
他從未把守舊派放在眼中,守舊派從本質上出發,就是落后的應該被推翻的階級,他們執政后必然會把妖族弄得一團糟,然后將所有人都推向太一的方向。
太一需要做的,只是在合適的時候站出來,將守舊派掃進垃圾堆里,并獲得救世主一般的巨大威望。
而此刻,除了威望加身以外,他也成為了妖族唯一的神話,加上東皇鐘的加成,太一所能發揮的戰斗力遠遠超過了一加一等于二的水平。
到了這個地步,他終于覺得,自己或許可以趕得上曾經那個自己曾經遠遠眺望過的背影。
那個創造了妖族的男人。
妖皇帝俊。
大丈夫當如是也。
太一很想找妖皇比斗一番,但是妖皇已然消失了千年,他永遠也無法戰勝一個已經消失了的人。
雖然重新統一妖庭,解放奴隸之后的太一聲望日益高漲,但是相比較于妖皇,仍舊有所差距。
為了的能比得上那個已經消失了男人,太一選擇了登基稱皇。
天官只敢用元老院這個機構來掌控政局,因為他的聲望不夠。
而太一不需要這些東西,他就是新的妖皇。
不過太一沒有選用繼承妖皇的名號,因為那就意味著他是妖皇的繼任者,意味著妖皇永遠比他高一頭,他借用了東皇鐘的名字,自稱東皇,與妖皇并列。
在登基之后,他就立刻敕令妖族所有祭奠妖皇的廟宇都要將他的塑像放進去,與妖皇同時放在主位上。
這個政令引起了民間的大規模反抗,但是太一還是借助自己的威望與高效的文官政府強行推行了這件事。
雖然這個政策算是暴政,但是太一在其他方面的措施還是漸漸的抹平了民間的怨氣。
其中包括鼓勵生產,提高工人待遇,增加科研開支,鼓勵從人族引進先進的產業線,建立妖族中央銀行,完善金融借貸體系。
如果說元老院治下的妖族是百分之一的貴族過著好日子,剩下的百分之九十九都是只是茍且的活著的話。
在太一的治下,雖然仍舊有一部分人過著遠超其他人的好日子,但是絕大部分人的生活水平都逐漸提升了起來。
戰爭過后荒蕪的土地需要重新種植,死亡的貴族留下的利益空間也需要重新分配,整個妖族進入了一個高速發展的恢復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