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福音,字面意思,就是有利于教徒的好消息。
對于彼得和猶大等十二個門徒來說,他們要傳播的福音很簡單,就是‘贖罪’。
現在是逾越節前的白天,這個日子很重要,猶太人會宰殺羔羊替自己贖罪。猶太人相信上帝本來要在逾越節這一天殺死所有埃及人的長子,而猶太人因為宰殺羔羊將血抹在門楣上而幸免。
所以羔羊相當于替了猶太人的罪。
這就不得不牽扯到一個在猶太教派里根深蒂固的概念,猶太教認為人生下來就是帶有從先祖那里傳來的原罪,所以人會生老病死,所以他們要虔誠的侍奉上帝以給自己贖罪。
只要他們能完美的遵循神的律法,他們就能得到永生。
除此之外,猶太人在亡國之后還有一個傳說,在末世到來的時候,上帝會指使一名受膏者(彌賽亞),前來拯救猶太人。
這個彌賽亞會重新建立一個繁榮強大的猶太人國度,然后創造一個新的世界,所有人都會在這個世界里得到永恒的和平與繁榮。
如果把這些傳說以及莫語今日的主動就擒被殺聯系在一起,就能得出一個結論。
如果莫語真的是傳說中的彌賽亞,那么他這個行為其實是是在為所有的人‘贖罪’,如同贖罪的羔羊一般,獻祭了自己,祈求神免去了人們的原罪。
先知是萬民的羔羊。
按照經典中的教義,沒有原罪以后的人們是可以永生的。
猶大并不相信永生,但是他覺得這是最佳的,最有利于安定整個新教派信徒們的解釋了。
不然他們無法解釋為什么先知這么容易就束手就擒了,為什么先知會這么容易就被羅馬人殺死。
新教派現在的規模本就是短時間快速擴張的結果,在這個節骨眼上莫語被抓被殺,一個處理不好,就可能會導致剛剛建立的教派分崩離析。
不過猶大雖然不相信莫語的死能讓所有人贖罪,也不相信永生,但是他覺得莫語這個贖罪的計劃應該是真的。
經過和妻子討論之后,他也意識到莫語留給了他大量的暗示,這些暗示都在指向一個答案——這一切都是莫語計劃好的。
特別是他回想起莫語在最后的晚餐上說的話語,莫語將餅作為肉體,葡萄汁作為鮮血,他將肉和血都分給了在場的眾人,某種意義上就預示著獻祭。
與猶大夾雜著一點懷疑不同,彼得深信這一種獻祭的解釋,并且堅定的認為莫語在犧牲自己為人們贖罪,在這之后,所有人都將得到永生。
于是他馬不停蹄的就召集所有的門徒,安排他們去各地傳播這件‘福音’。
如果這件事是真的,那將進一步刺激新教派的擴張。
整個隊伍里頹唐的氣勢一掃而空。
雖然這個解釋明顯還有些漏洞,但是彼得如此風風火火,猶大也無法阻止,只能跟隨了而去。
——
當瑪利亞趕到骷髏地的時候,天色已經將暗,那些圍繞的人群已經散去了多半,雖然先知死了,但是他們的日子依舊要照過。
只有少數承了莫語恩的人仍舊在下面守望著,他們沒有其他能為自己的恩人所做的,只能在下方為他送別。
有了約瑟夫的先例,瑪利亞順利的走到了莫語身前。
她到來時,莫語因為一天的曝曬,嘴唇已經干涸了。于是她急忙拿出水壺,喂到莫語嘴邊。
莫語喝了一些水,恢復了些許意識,影子的力量已經被那枚銀色的長釘磨去,他知道自己快死了,他看不清物體,于是虛弱的喊道,“瑪利亞啊,你來了嗎?”
“是我,我來了,先生。”
瑪利亞端著水壺,帶著哭腔應道。
“啊,你來了,”莫語想扭動一下頭顱,卻發現自己絲毫沒有了力氣,于是他只能沙啞的說道,“不要哭,不要哭,孩子,你為我做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