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可就不再虹口了,因為日本人在公共租界的東北區扎堆,把那里搞得烏煙瘴氣之后,各國有地位的人就不愛在那片區域定居了,一般都會在法租界找房子住,而德國領事館幫姚杰準備的房子,就在法租界的馬斯南路71號。
按照弗朗茨的說法,領事館給姚杰找的房子,是比利時義品洋行設計建造沒多久的一個別墅區,也是法租界當局打造“東方巴黎”中心區而精心規劃的產物。
住在這里的不是各國要員、就是上海名流抑或是果黨高官,京劇大師梅蘭芳就住在這里,不過弗朗茨告訴姚杰很不湊巧,梅蘭芳大師現在正在歐洲訪問演出,暫時是見不到了的。
這里的別墅可租可售,里面的東西也都是齊全的,可以直接入住,不過不管租還是買,都得姚杰自己付錢,領事館只是幫忙聯系而已。
“我的建議是先生如果想要在上海長期居住的話,可以買下來,因為經濟危機的影響,現在上海的房價處于低谷,買下來最為劃算了”弗朗茨如是道。
他說的是實話,不要以為上海的房價是未來才那么高的,事實上這個年代上海的房價一樣不便宜。
怎么個不便宜法呢?35年之前夏國實行銀本位,按照1933年公共租界每畝地平均估價為33877兩,1934年時南京路區域價格最高時甚至達到驚人的50萬兩。
當時的一兩差不多現在的27克多一點,以2020年銀價計算,每畝地平均要兩千多萬,每平米三萬四,而南京路核心區更時達到了每平十五萬。
而2020年上海地價多少?平均一萬/平,南京核心區域六萬五/平。
誠然,30年代的上海土地利用率低,沒有幾十層的高樓,也沒有所謂的公攤,所以實際房價還是后世更高,但這個年代的人收入也沒有后世高啊。
魯迅,這個時代的典型高收入者,一個月工資加補貼四五百大洋,如果是在當時的北京,小房子一個月就能買一套。
沒錯,對比那個年代的上海,北京的地價簡直就是大白菜,平均每畝才800大洋(1大洋1兩不到),即使是比較好的四合院,也就兩三千……魯迅就曾買過一個小畝地(四五百方)的四合院,花了三千。
可是當魯迅后來遷居上海之后,他發現他根本買不起房子,只能租了一套兩百平左右的小樓,就是他著名的景云里故居,而那套房子當時的價格要五萬。
不過到了1934年年底,受到全球經濟危機的波及,上海的房地產也開始血崩,現在這個時候的房價只有巔峰時期的三成,大約要到35年下半年開始才會回升,并在40年代后再次回到巔峰。
德國領事館給姚杰找的這套房子,如果是原先,少說也要三十萬大洋,但是現在只要十二萬。
“不急,先看看再說。”姚杰想了想后說道,他其實并沒有買房子的**,沒錯,現在的房子是便宜,但是和他有關系嗎?他在這個世界只能呆四個月,現在把房子買下來回頭不還是便宜別人?
不過在到了地方之后,姚杰驚呆了,因為弗朗茨帶他看的這套房子他見過,而且在后世還非常的有名,只不過那個時候這套別墅的名字叫做周公館。
馬斯南路71號……思南路71號,難怪他之前聽著覺得這么耳熟呢。
買,必須買,不就是十二萬大洋么?換成英鎊也就三萬不到,小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