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珩(珩),從今天開始,你就是朕所認可的天命之子,這個天下的主人!”太和殿內,新一天的紫禁城大朝會上,姚杰牽著一個頗具靈氣的六歲稚童,走上了帝王寶座。
聽到姚杰的話,下方一個老者和三個漢子,臉上露出了難以言說的復雜表情。
而在這幾個人的身旁,一幫剛剛從大清那邊“反正”,齊刷刷剃了光頭的漢臣,看著姚杰牽著的這個孩子,心中同樣思緒完全。
下方的老者和三個漢子,正是被娜塔莎強行帶進京城的朱慈炤和他的三個兒子。
而姚杰所牽著的稚童,正是朱慈炤唯一的孫子,原名朱鈺寶,不過這名字是在朱慈炤逃難時隨便起的,并不符合老朱家的傳統,也太過俗氣。
根據朱元璋給朱棣一系定下的中間字的輩分,高瞻祁見佑,厚載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簡靖迪先猷,以及第三個字配五行的字來定的話,朱慈炤的兒子應該是朱和+帶土字,而這孩子就是朱怡+帶金字的名字,所以正常情況下,這孩子其實應該叫朱怡鈺。
但是這里面有一個問題。
那就是老朱家的皇位實際上是已經丟了,現在這個皇位,是姚杰這個“昊天上帝”賞賜的,如果還用朱元璋定下的規矩,那豈不是把自己放在朱元璋之下,打自己的臉?
所以最終,姚杰給這孩子取了一個新名字,朱元珩!
這個名字一公布,文武百官以及朱慈炤一家子全都驚了。
要知道不管是明還是清,為了加強皇權的緣故,已經導致科舉變質,走向極端了!
什么極端?咬文嚼字。
讀書人個個都喜歡咬文嚼字。
這也是為什么明清文@字獄那么厲害的原因——是的,不吹不黑,文@字獄其實并不是大清專屬,大明皇帝其實也愛干這事兒,其中開國皇帝朱元璋,以及修仙皇帝嘉靖,都是此道高手。
只不過大清的皇帝,在這基礎上更加的變本加厲而已。
所以讀書比較多,稍聰明一些的人一聽這名字,就立刻體會到了其中的含義。
大明皇室的族譜當中,代表輩分的中間字,無論如何都是不能用元的,因為這個字是朱元璋這個開國皇帝專用的。
朱元,即為誅元,而璋,則是一種玉器,一種看起來有些像劍的玉器。
這名字的意思就是要拿刀滅了元朝。
這特么除了朱元璋,誰有資格用?
而珩,同樣是一種玉。
在古代,人所佩戴玉器的形制有很多,一般都是一套一套的。
而珩,指的是一套玉器當中,最上面的一塊橫玉。
因此珩其實也包含著冠冕、高高在上的意思。
也就是說,朱元珩這個名字,實際上已經是將這孩子直接拔高到了朱元璋同等的地位。
這名字要是放在幾十年前的大明朝,那絕對是妥妥的犯忌諱的,和造反無意。
不過在初時驚訝之后,文武百官們卻也很快的反應了過來,變得淡定了。
因為他們發現,朱元珩用這個名字一點問題都沒有。
首先剛剛被姚杰滅了的滿清皇室,一直都是宣稱滿蒙一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