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處荒無人煙的山腳下,黃超宣布自己靈感迸發,要單獨閉關。
隨行眾人當然沒有異議,大家扎下帳篷,開始建立營地。
黃超一個人在帳篷中,開始寫論文。
第5篇論文出來的時候,營地的物資告急,兩個軍人和那個安全局的干事一同返回,把論文手稿帶回去發表的同時,帶更多的工作人員和物資過來。
黃超瞅準這個人少的時機,把香磷從【專屬神識空間】中放了出來,給她安排了之后這段時間要做的挖洞工作。
然后在一個漆黑的夜晚,偷偷把香磷送走。
一個月后,香磷已經確定了基地位置,并且用【全地形-全自動-智能工程機器人】在地底200米的地方挖出了一個十多平米的小空間,還挖出了1條只容得下一只兔子進入的長地道。
地道離基地入口足足有200多公里遠,基地入口也經過多重偽裝,輕易被發現不了。
黃超之后還會用更多反偵察裝備繼續增加基地入口的安全性。
他本人也暫時不會進入基地,只是會用那條狹長的地道,往主基地里面運送【全地形-全自動-智能工程機器人】
黃超在完成第10篇論文后,宣布靈感枯竭,要換一個地方扎營。
往險惡群山中繼續徒步前進了二十多天后,他找到了香磷做標記的地方。
于是就在這里扎下了營地,而且他的帳篷恰好就拿狹長地道上方。
之后,三萬多只【全地形-全自動-智能工程機器人】被送到了主基地,香磷開始往地下繼續深挖,開始建設主基地的雛形了。
至于其他大型的工業工程母機,黃超打算之后找個機會偷跑幾個小時,親自送到主基地去。
就這樣,黃超在朔風呼嘯的喜馬拉雅山脈中,專專心心的寫論文,就像一個苦行僧。
而在距離他200公里遠,上千米深的地下,無數小機器正在挖掘、采集、建造,一片熱火朝天卻又井然有序的工地景象。
除了地下一片火熱,黃超不知道的是,世界數學界現在也一片火熱!
他這段時間持續往外丟出了整整30篇高質量的論文,加上他之前陸續發表的13篇論文,一共43篇關于“黎曼猜想”前置數學工具的論文,基本上已經揭開了這座巨大冰山的一角了。
雖然群山之中通訊信號幾乎沒有,只能使用緊急衛星通信,不過有安全局的工作人員專門負責把他的手稿給及時送出去。
頂尖大佬丘成桐、張益唐、陶哲軒等人,都已經注意到了他這個新人。
尤其是陶哲軒,陶神在閱讀完這43篇用漢字寫成的數學論文后,心中已經隱隱有了一個龐然大物的輪廓。
陶神嘗試著去用這些論文中推導出的工具證明黎曼猜想,這一證明就是整整一天一夜,思路源源不絕,過程酣暢淋漓。
陶神當時就激動了,他看到方向了,看到摘取“黎曼猜想”這一數學領域最耀眼明珠的可能了!
他嘗試繼續往下思考,但他感覺工具不足了,還有很多要用到的定理需要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