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超停停走走,在60年代的老北京城里逛悠了一圈,盡情領略著這個時代獨有的老舊風光。
路過長安街,他遠遠的看了一眼新華門,崇敬的朝著里面鞠了三個躬。
轉身離開時,他隨手一揮,一只拳頭大的泛著金屬黑光的機器人憑空出現在了前面不遠處的草叢里。
這是他【專屬神識空間】里所剩不多的【全地形-全自動-智能工程機器人】。
按照設定好的程序,這挖洞機器人會挖出一個直通那個房間的洞。
盡管這不遠的幾公里距離之間的地下可能會有很多道防御設施,不過依然問題不大,無非是多往下挖幾百米,繞一繞遠路的事兒。
這挖洞機器人厲害的地方就在于其全地形的智能性,而且在挖洞的同時,還能按照程序設定的填洞,要想找到這機器人的行進路線,那可得費老大的勁兒了。
不過黃超又沒什么壞心思。
想必對方看了他傳遞過去的信后,也不會再深究這機器人是怎么突然就憑空出現在房間里的。
黃超沒有任何異樣的往前繼續走,路過剛剛那個草叢的時候,余光瞟了一眼,看到這挖洞機器人已經在往地下鉆了,他再一揮手,另一只比拳頭更小一些的【追蹤機器人】跟在了挖洞機器人的屁股后面。
【追蹤機器人】中間的儲物格中,放著一張親筆信,和一個便攜式的【折疊智能眼鏡-可太陽能充電款】。
這款智能眼鏡是2300年的普通貨色,黃超就喜歡收集這些有點意思的小玩意兒,反正也不占地方。稍微在【專屬神識空間】中挪一個集裝箱出來,就能裝下無數類似的小東西了,指不定啥時候就用上了呢?
比如現在。
黃超在這個智能眼鏡里面儲存了全套的“雜交水稻技術”和“梯級變換制氫—鐵串釕氨-催化化肥制法”的資料,包括全套的技術要點和配套設施建設方案。
甚至考慮到當前我們大康國的重工業剛剛起步,工業配套設施不完善,這兩套特意挑選出來的技術實現難度都不大,中間需要特別注意的難點,甚至還標注出來,給了相應的解決方案。
智能眼鏡的儲存空間并不大,只有10TB不到,兩套技術的資料裝完,也就裝不下了,主要是技術演示的視頻比較占內存。
黃超也不急,先把填飽肚子這個最關鍵的問題解決了,最談其他。
貪多嚼不爛嘛。
這援助國家建設又不是一錘子買賣的事情,以后慢慢再說。
兩只機器人放下后,黃超頭也不回的離開了長安街。
他的第一步棋已經落子,之后一段時間,靜待局勢的變化即可。
接下來,應該放松一下心情了。
時候該去那滿是禽類的四合院中打臉啦~
黃超徑直朝著第三軋鋼廠的方向走去。
等走到地兒的時候,正好趕上工廠上班,烏泱泱的工人往里走,人聲鼎沸的,熱鬧得緊。
人群中,一個穿著黑色冬裝長著一張長臉的男人,嘴上哼著小曲兒,兩手推著一輛自行車,逆著人流快步往廠子門外走著,那自行車上還放著電影放映設備。
沒錯,這就是第三軋鋼廠的電影放映員許大茂了。